【經濟論壇】由兩岸FDI看我國的因應對策
吳曉慧 (2005/07/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7期》
近年來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美國911事件以及爆發企業醜聞等事件,令國際間的海外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有減少趨勢,根據聯合國貿易暨發展委員會(UNCTAD)在去年9月間所公布之「2004年世界投資報告」,2003年全球FDI仍呈現減少的趨勢,總金額為5,595.76億美元,為1998年以來的最低點。在此同時,我國吸引FDI上亦呈現下降的趨勢,且與香港、韓國及新加坡相比較,我國在接受FDI的金額上名列最後,顯示在跨國企業全球布局中,我國在區域投資的地位有下降的趨勢。而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即使在全球不景氣FDI普遍減少的情況下,進入中國的FDI,除了1998、1999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外,每年仍呈現大幅增加的趨勢,2003年更以535.05億美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吸收外資最多的國家。因此,在中國的磁吸效應,以及國際外資不斷加碼投資中國下,勢必對其他國家在吸引FDI上造成排擠。且在我國的對外投資中,投資中國所占的比重過高,缺乏分散風險的概念。因此想藉由瞭解兩岸在吸引外來直接投資與台灣對中國投資的現況做一瞭解,並探討在此情況之下我國的因應對策。
中國FDI現況
中國自1979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後,由於廉價且充裕的勞動力,令中國的生產成本相對較其他國家較低廉,再加上龐大的內需市場,並給予外資在土地取得、租稅或其他有關投資方面等優惠,構成吸引外資的主要原因。此外,中國已於2002年1月1日正式加入WTO,不僅承諾開放服務貿易領域,且承諾外資將享有國民待遇,政策制定將更為透明,對於不符合WTO規則的內容及法規予以修改,並取消對外商投資企業的不合理限制等,這些措施皆使得外資在中國更加有利,從而加快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1985年中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為16.58億美元,然而1991年突破100億美元,到了1996年便突破400億美元,2002年首次超過500億美元(見表1)。
表1 1979-2004年中國利用海外直接投資總表
根據中國商務部所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2004年12月底,中國批准外商投資企業累計共508,941家,合同外資金額為10,966.08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5,621.01億美元。以行業別來看外資在中國投資的情形,2003年外商主要投資的行業以製造業為主,投資於製造業的金額為369.36億美元,占中國實際外商投資總額的69.03%;其次則為房地產業投資金額為52.36億美元,占總FDI的9.78%。外資在金融保險的投資金額雖然不多,但是在服務貿易領域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003年已較2002年成長27.64%,且自2006年底中國將全面開放金融市場,預料外資為了提高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投資金額將大幅提高(見表2)。
兩岸經濟、FDI趨勢、海外直接投資、中國吸引外資、台灣經濟政策、全球佈局、分散投資風險、製造業轉型、創新研發、知識經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