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美中科技戰與強化供應鏈韌性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美中科技戰與強化供應鏈韌性

王聖閔  (2024/12/05)    《台經月刊第47卷第12期》

自2018年起,川普政府對包括科技產品在內的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意圖縮小美中貿易逆差,並通過實體清單等禁令,限制中國在半導體和5G領域的全球影響力,暫時抑制其通訊及半導體產業發展。然而,中國政府依然全力推動半導體和AI等高科技產業,並持續採購相關設備和高階晶片,如何有效執行管制成為美國的重要課題,尤其在中國掌握多數關鍵礦物和稀土生產的情況下,美國新政府該如何突破?將是強化供應鏈韌性的關鍵之一。

美中科技戰為美中貿易戰的延伸
美中科技戰的開端可以追溯到2018年的貿易戰。2018年當時的美國川普政府宣布對包括科技產品在內的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意圖縮小美中之間貿易逆差,同時限制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
2018年4月美國因中國電信設備商的中興通訊違反對伊朗和北韓的禁運政策,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提供關鍵技術和零組件,該措施影響中興通訊的正常營運。最終中興通訊通過支付巨額罰款和更換管理層才得以解除制裁,恢復其業務的運作。
中國資通訊產品製造商華為,在全球5G通訊的規格制定完成後,便積極發展其5G網路設備,在中國政府的補貼政策的輔助之下,華為取得在歐洲許多國家建置5G網路設備的機會。2019年美國政府以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企業使用「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實質影響的公司所生產的電信產品」,將華為及相關企業放入出口管制黑名單的「實體清單」(Entity List)、及宣告任何有使用到美國技術來生產、製造產品的公司也不能和華為進行交易,同時美國遊說各國禁止使用華為之5G網路設備。
中芯國際在晶圓製造方面,為目前中國具有最先進之製程,目前已具量產14奈米的晶圓的技術,也同時提供華為旗下手機晶片製造商海思半導體的晶圓代工服務。美國商務部也以中芯國際出口的「軍民兩用」產品技術,可能被轉用於中國「軍事最終用途」產品,在2020年9月底將中芯國際及相關企業放入出口管制黑名單的實體清單。為防止中國透過半導體及5G通訊產品,以加大中國對全球的影響力,美國實施的禁令會對於中國的通訊及半導體產業之發展有暫時減緩的效果。


半導體已成為全球重要戰略物資,根據WSTS預估,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6,112億美元,年增16%,而隨著美國強化半導體管制及製造能力,加上地緣政治的快速變動,穩定供應鏈已成各國關鍵目標。

中國推動產業轉型,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
中國從1979年的「改革開放」以來,加上台商赴中國投資,將台灣的製造業經驗複製到中國,為中國的製造業奠定良好的快速發展基礎,加上中國的人口紅利,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不過由於中國的薪資水準不斷提高,加上中國國內的基礎建設已經逐漸飽和,因此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為其民生工業過剩的產能尋找出口。同時中國也想複製我國從民生工業為主的經濟,成功轉型為以半導體產業為主的高科技產業,以維持中國經濟成長之動能。

美中科技戰供應鏈韌性半導體管制關鍵礦物AI技術競爭晶片法案地緣政治風險產業轉型科技自主全球供應鏈重組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