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驅動跨領域跨部門的科技計畫機制——借鏡歐盟經驗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驅動跨領域跨部門的科技計畫機制——借鏡歐盟經驗

王綉雯  (2016/07/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7期》

   我國政府科技預算的配置與應用,多數係由法人研究機構及大學部門執行,部分則是補助業界進行研發。由於從國家創新系統的架構與發展邏輯中,了解到我國產業與學研界合作及連結的不足,政府部門過去幾年間開始積極推動各類促進產學合作的方案。其中,提供產學研的研發經費,多數是在形成大方向的共識後,由團隊自行規劃題目進行;產學合作的機制中雖有「業界出題、學界解題」的理想,但實務上仍有學界出題和自行解題的現象。整體觀察,政府的科技研發投入,相對之下仍缺乏帶動因應前瞻趨勢、解決社經問題或產業垂直發展需求的跨領域、跨部門之整合。

   另一方面,從科技典範發展的長波趨勢來看,除了一些全新的科技典範外,過往幾波科技典範相互融合以解決人類具體問題,也是非常關鍵的發展方向。例如:「工4.0」其實也可看做是在自動化、機電整合之後,進一步以網路通訊整合產業製造鏈的現象。顯然在這種科技典範融合的趨勢下,如何驅動跨領域、跨部門的整合,成為政府重新調整科技計畫機制時相當重要的議題。

 

歐洲產業主導的跨部門技術研發平台

   歐洲科技平台(European Technology Platform,以下簡ETP是由歐洲產業主導的跨部門技術研發平台。藉由利害關係人由下而(bottom-up)的動員,與公私部門夥伴關係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以下簡PPPETP得以形成歐洲科技研發的整體共識、建立中長期的研究戰略Strategic Research Agenda,以下簡SRA),以期達到開發尖端技術、強化歐洲競爭力、提升社會生活品質之最終目的。這種問題導向的科技平台,成為其後更大規模公私聯合研發機制,例如:技術聯合倡(Joint Technology Initiative, JTI)、聯合事(Joint Undertaking, JU)之基礎與雛形,對歐洲近年來的重大科技創新,如:巨無霸噴射客機、太陽能光電等貢獻良多。
(一)形成共通研發議程與路徑藍圖

   ETP是什麼?一言以蔽之,是歐洲由產業主導的技術研發平台。以論壇或網絡之形式,將產業、科技研發機構、政策管制者、金融機構、末端使用者、消費者等多元的利害關係人整合為一體,由公私部門資金共同支持。其主要活動是形成共通的研發議(SRA)與路徑藍(roadmap),開發領導性的尖端科技。換言之ETP主要是藉由歐洲跨領域、跨部門之研發合作,開發關鍵技術,以期達到足以改變遊戲規則的突破性創新;其次,則是以公部門資源先期投入業者不能或不願投入之高風險、高成本研發領域,槓桿企業後續投資,以追求連續性創新。

ETP研發戰略創新生態系科技決策產業主導技術研發平台跨部門合作政策工具歐盟計畫智慧系統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