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從標竿Jamie Oliver談台灣農業社會企業的升級方向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從標竿Jamie Oliver談台灣農業社會企業的升級方向

鄭漢榮  (2015/03/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3期》

近來台灣社會企業成為一種風潮,特別是協助農業的社會企業如生態綠、喜憨兒基金會,再加上2014年發生的各種食安問題造成社會不安,消費者對於食安議題日漸重視,形成滋養農業社會企業的機會。綜觀目前台灣的農業社會企業,除了需要面對包含如何為農民多元拓銷及謀求自身生存之外,更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創造農民與消費者「從產地到餐桌」的連結、如何善用科技謀求創新,維繫消費者心中的「食安」品牌形象,以求其發展能夠更上一層樓,讓食安風暴成為正向力量,為台灣的農業社會企業及消費者尋求雙贏之道,進而達到社會企業永續經營的目標。

為此,本文以「248農學市集」為台灣標竿,並以英國知名廚師Jamie Oliver的經營模式作為國際標竿,嘗試比較分析農業社會企業關鍵成功因素及台灣相關社會企業的升級方向。揀選248農學市集之原因,在於自2008年成立第一個據點至今,現已超過十個據點,其透過多元服務模式為農民拓銷、接觸消費者、謀求自身永續經營的作為適合成為台灣標竿;揀選Jamie Oliver之原因在於消費者的飲食習性亦為農業社會企業發展的關鍵,而Jamie Oliver過去曾為協助消費者擺脫垃圾食物提出種種作為,如今其教導消費者烹飪健康美食之據點已從英國延伸至澳洲,更善用網路科技作為行銷工具,故適合成為國際標竿。

 

248農學市集

由楊儒門成立之248農學市集,其特色在於透過市場的力量媒介台灣農民與消費者,以透過建構銷售端的方式幫助農民。而從248農學市集服務據點逐漸增加、獲得新北市政府輔導、進駐百貨公司與購物中心、將因颱風廢棄的猴硐國小舊校區改作為「猴硐生態教育園區」、成為2012年第四屆全國農夫市集研討會舉辦地點來看,248農學市集之經營已有相當成就。觀察248農學市集協助台灣農民之相關活動,其特色在於:

(一)建立市場機制

若要達成幫助農民的目的,必須要讓台灣有心從業的農民能夠生存,而此即為市場建立的重要性。因為透過市場此一有效途徑,可有效連結農民與消費者,為農民帶來穩定收益。此舉使楊儒門的社會運動理想,可以透過市場的商業運作獲得支持,而不用依賴過往「白米炸彈客」的激進手段。

(二)建立其他多元服務模式

1.知識傳遞

248農學市集並非只有市場功能,更包含知識傳遞功能,例如:248農學市集會舉辦各種課程,使消費者可以接觸到各種知識。248農學市集的課程領域相當廣泛,包含:手工藝品、料理、蔬菜種植等各種課程,也有歡迎親子參加的課程,故可使市場觸角極大化。值得注意的是,料理課程中除了西式、日式料理,也有因應年關將近而推出如年糕、年菜等相關課程,使其課程與社會脈動緊密連結。

農業社會企業248農學市集Jamie Oliver食安風暴家常菜色飲食教育永續經營市場機制健康飲食社會創新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