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施建生專欄】薩繆森學術生涯的奠基時期(上)

 

台經月刊

 

【施建生專欄】薩繆森學術生涯的奠基時期(上)

施建生  (2011/05/05)    《台經月刊第34卷第5期》

自從英國哲學家亞當.斯(Adam Smith, 1723~1790)1776年出版他的巨著「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將經濟研究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以後,在這門學科的發展上,英國就一直居於世界上的主導地位。到1936年凱恩(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出版他的巨著「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此後簡稱「一般理論」)時,可謂已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但自從他1946年逝世後,他所掀起的那場「凱恩斯革命」,就從發祥地英國劍(Cambridge, England)凱恩斯所執教的劍橋大學,傳遞到位於美國劍(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 S. A)的哈佛大學,並即以該校為基地,將這場革命在美國轟轟烈烈地展開,其中的主將就是薩繆(Paul Samuelson, 1915~2009)。自此以後,經濟學發展的主導地位也就轉移到美國人手中了。

1969年瑞典中央銀行為紀念其創300年而設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就於翌年將此獎頒贈給薩繆森。獎狀中這樣寫道:

「薩繆森教授廣泛的著述幾乎包括經濟理論的所有內容,呈現出創建重要的新理論、並求出其如何應用於現存問題的卓越能力。基於他許多貢獻,薩繆森對於提升經濟理論的科學分析水準,所完成的工作比當代所有其他經濟學家都要巨大他為主要經濟理論寫出了許多文章,其中有些已成為經濟學中的經典定理。(Swedish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72, no.4, December 1970, p.341)

現在我們所要瞭解的,是他如何成為這樣一位偉大的經濟學者,他的貢獻是怎樣的內容,他對今後經濟學的發展又將會發生何種影響。我將對這些問題陸續加以討論,本文先就他早年所接受的教育情形略加敘述。


一、少年時期

薩繆森於1915515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蓋萊巿(Gary, Indiana)。這是一個新開闢的煉鋼小城,大多數的居民都是由國外移民過來的工人。他父親是一位藥劑師,母親則為家庭主婦,他們的祖先都是從波蘭移民過來的猶太人。父親在蓋萊開了一家以銷售藥物為主的雜貨店,這在美國稱為「藥局(drug store),是各城巿中普遍開設的便利商店。當時正在世界大戰期間,對於鋼鐵的需要非常迫切,所以工人都是每天工12小時,每週工作七天,一有病痛通常無暇到醫院診治,都是到這種便利商店與藥劑師商詢有無藥品可以醫治。同時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亦都到這類商店購置,所以生意通常都很興隆,整個家庭可謂相當寬裕。薩繆森到了要接受初級教育時,進入當地的公立學校,由於秉賦聰敏,成績都很優良。

1923年,他八歲時全家遷到芝加(Chicago),住在芝加哥大學附近的海德公(Hyde Park)地區,仍在當地開了一家便利商店,薩繆森與他的弟弟羅柏(Robert)都進了海德公園中(Hyde Park High School)。這時他遇到校中一位優秀的數學教師許斯(Beulah Shoesmith)女士,她教學非常認真,許多學生後來成為著名的學者。她終身未嫁,平時生活儉樸,很少更換衣飾,到了逝世時遺200萬美元,贈送芝加哥大學。薩繆森有一次問他的弟弟她是怎樣辦到的,他弟弟說他也不知,但會去找尋答案。後來他的弟弟告訴他,最好的答案是她有一位精明的經紀商(Leonard Silk, The Economists, Basic Book, Inc, New York, 1976, pp.6~7)

薩繆森說,當他1920年代1930年代於美國中西部成長時,他常有許多喜悅的回憶,雖然在他所住的地區少有猶太人居於其中,有時也會遇到一些歧視的問題,但由於他是生活於一群熱愛的親友之中,也就沒有感到受迫害的恐懼。同時由於他一向認為自己是一位優秀的學生,他說:「雖然當時一般人都會對你說他痛恨上學,我則自兒童時起就默默地喜歡上學,總是期9月的來臨我們兄弟三人都自認比我們的堂兄弟優秀,而他們則自認都比一般人優秀。」Paul A. Samuelson, Economics in a Golden AgeA Personal Memoir,以後簡Memoir,重印The Collected Scientific Papers of Paul A. Samuelson, volume IV,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 US, 1979,此書以後簡PAS, Vol. IV, pp.884~885)這樣自然也不會有自卑感。等到要上大學時,他面對的問題也很簡單。他說:「在這些經濟大蕭條的簡樸歲月中,你進靠近你家的大學,或者上你父親唸過的大學。我的父親曾進藥學大學,他最後的願望是不希望他的三個孩子有人成為藥劑師。我想他已看到連鎖商(Chain Store)將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因此我就進入了芝加哥大學(上Silkp.7)。」

薩繆森現代經濟學芝加哥學派數理經濟凱恩斯革命總體經濟學經濟理論哈佛大學諾貝爾經濟學獎經濟學奠基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