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印度推動太空產業發展對我國之啟示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印度推動太空產業發展對我國之啟示

李正嵐  (2022/11/09)    《台經月刊第45卷第11期》

    新太空(New Space)時代來臨,太空商機與戰略價值與日俱增。根據國際非營利組織太空基金會(Space Foundation)統計顯示,2021年全球太空經濟價值高達4,690億美元,對比2010年成長近88%;花旗投顧更是預測2040年太空產值高達一兆美元。為搶占市場,各國政府投入的經費也逐年增加;2021年國際有關太空的政府計畫支出總計高達920億美元,其中印度以19.6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八(注1),顯見印度政府對太空發展的重視。

印度在外太空探索及發射載具、衛星研製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目前全世界僅有六個政府航太機構具備能力可進行全面發射及太空載具登陸外星球(注2),而印度即為其中之一。在太空經濟發展方面,根據202111月印度品牌資產基金會(India Brand Equity Foundation)發布的報告指出,2020年印度太空產值為104億美元,占全球太空經濟約2%,預計在政策推動與支持下,印度太空經濟有望於2030年前突破全球占比10%。有鑑於印度近年推動太空產業發展成果豐碩,本文將研析印度經驗作為我國參考借鏡(附圖)。

 

附圖   印度太空產業發展預測 

 


印度太空科技與產業現況

印度研製發射載具和衛星的技術純熟,以低成本為優勢提供各國商業發射服務,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根據202111月印度國家航太機構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 ISRO)發布的統計資料顯示,印度累計已幫助34國、發射342枚衛星。

印度在外太空探索方面具有豐富經驗,2008年成功發射月球探測衛星月船一號,印度耗資0.8億美元,對比2008年日本輝月姬號2.7億美元,成本不到其1/32013年發射火星衛星成功入軌,印度耗資0.74億美元,對比2014年美國MAVEN火星任務6.71億美元,成本將近其1/9。並於2015年興建Astrosat太空天文台進行宇宙觀測,2017年啟動與日本合作月球極地探測任務,2022年與台灣、美國合作研發的氣象衛星INSPIRESat-1成功發射。後續印度計劃於2023年發射太空船載人類升空,並於2030年前啟動第一個印度製造太空站,航向太空探險的新里程。

在衛星研製方面,2018年印度發表史上最輕小型衛星Jaihind-1S,重量僅33.39,成本15,000盧比(折合新台幣約5,850元,注3)。在發射載具方面,印度在國際太空市場上目前的主要銷售產品是極軌衛星發射載具(Polar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PSLV);為因應近年來全球的小型衛星市場需求,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也致力開發小型衛星發射載具(Small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SSLV),希望能以更低的製造費用、更快的組裝速度,降低發射成本(1)。

印度太空產業低成本發射商業衛星太空經濟衛星發射載具新創育成政策鬆綁人才培育國際合作科技創業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