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創新生態系發展趨勢及芬蘭新創企業案例
吳佩蓁 (2018/08/08) 《台經月刊第41卷第8期》
芬蘭是世界公認的「創新型」國家,在2018年Bloomberg創新指數中排名第七、2017年WIPO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八、2017~2018年WEF全球競爭力排名第十,以及2017年IMD世界競爭力排名第15(附表)。芬蘭,這個人口約550萬人,面積為台灣九倍大,原本以農林業立國的北歐小國,早在1995年時就在首都赫爾辛基率先推動網路新都計畫,之後加速轉型,透過優異的創新能力,在短短20幾年,迅速轉型成高科技產業大國,享有「歐洲新矽谷」稱號,更在2018年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指數中排名第12。
附表 創新經濟六大要件及國際排名
芬蘭政府整合資源建置完善的國家科技政策創新系統
芬蘭政府對於創新創業資源的完善整合運用,早在1999年就由總理啟動創業計畫,推出包含法規、資金、教育和環境等一系列的創業政策措施,建立符合國家經濟發展需求的創新機制,並朝向由教育研發投入、企業技術創新、創新創業投資和企業出口創新能力等產學研緊密合作之方向發展,進而制定和推動創新創業政策,透過各項專案的資金協助和完整落實創業教育等方式,打造由上而下―由國會層級到各部會進而深入到民間組織的完整創新創業系統,方可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和2011年NOKIA王國開始轉型之後,迅速孕育出許多全球知名新創企業。
芬蘭為全球公認國家科技政策創新系統發展最完善的創新型國家之一,該系統分為四個層級:(1)最高層級為國會和研究創新委員會(Research and Innovation Council),主要負責科技政策的制定與統合,並針對科技計畫的經費分配提出建議,確認後就交由各部會進行政策推動;(2)第二層級為教育文化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和就業經濟部(Ministry of Employment and the Economy),共同合作協調科學與科技政策並負責政策預算的管理與執行規劃,兩部會擁有的研發經費占政府研發總支出比重約八成;(3)第三層級為芬蘭科學研究院(Academy of Finland, AOF)、芬蘭國家商務促進局(Business Finland,注1)和芬蘭創新基金會(Finnish Innovation Fund),負責研發計畫的規劃管理與評估,提供技術指導並投入占GDP比例達4%的教育投資與研發獎勵,再轉交研究機構執行,為促進產學合作的重要推進器;(4)第四層級為公共或私人研究與創新執行機構,負責執行創新研發計畫(圖1)。
圖1 芬蘭科技政策創新系統
芬蘭創新創業儼然成為全民運動
透過完善的科技政策創新系統,芬蘭政府成功營造創新創業熱潮,大型企業、學校和民間組織紛紛自主性的跟上這股潮流,分工協力互助互惠,並促使創新創業成為全民運動,幾個代表案例介紹如下:
創新生態系、新創企業、科技政策、產學合作、創業加速器、全球競爭力、創新創業、生技產業、數位經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