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奮勇超前,競爭力 UP UP UP!
李慧萍 (2006/05/08) 《台經月刊第29卷第5期》
WTO制度旨在促進自由貿易,消除貿易壁壘,讓貨物更暢順地流動,也同時提供具建設性和公平的機制,解決貿易爭端,從而促進世界和平。我國於2002年開始成為WTO第144個正式會員,且作出減讓承諾,包括降低關稅、減少非關稅貿易限制措施,及開放服務業市場與政府採購市場等,WTO固然因為國內市場開放而有若干衝擊,但另一方面,也可享受很多好處,尤其是可以無阻礙地進入其他143個WTO會員(含中國)的市場,擴大對外貿易,國內消費者物價亦可下降,從中長期來看,國內經濟資源可以作更有效率的運用,提升國際競爭力及國民福祉。
不過,自由貿易猶如一把雙面刃,當國內消費者競相購買便宜進口貨時,也許正有一批廠商不敵競爭,面臨關廠命運。就如同近來吵得沸沸揚揚的中國毛巾傾銷案、長驅直入的越南胸罩等,隨著進口貨品的禁令逐步解禁,未來將會有更多產業受衝擊,面臨進口低價貨品開放的嚴重威脅。
全球市場愈來愈開放,我國進出口值不斷創新高
1991年以來由於國內外的經營環境改變,以及基數較大不易快速成長,我國出口平均成長大多在10%以下,1998年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出口金額僅有6%左右的成長,2000年迅速回升,2001年又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出口金額大幅衰退10.37%,是近年來首見的負成長,2002年隨著經濟景氣復甦,出口金額回升,較2001年成長8.94%,2003年國際復甦力道增強,較2002年大幅成長9.87%,而2004年受惠於國際景氣強勁復甦,較2003年大幅成長17.47%,2005年由於2004年基期墊高,雖年成長率僅為4.58%,但出口值已創下新高記錄。而進口值部分,近五年來由於國內貿易市場日趨開放,再加上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揚,國內原物料多依賴進口,使得進口值不斷創下新高,2004年年成長甚至高達28.37%,2005年雖成長率僅3.86%,但進口值已高達新台幣5.8兆元,是1994的2.58倍,也由於近年來進口金額成長幅度遠高於出口金額成長率,雖然近五年來進、出口值與貿易總額不斷創下新高,但順差金額並未反應此趨勢,尤其是2004年順差值達到近十年來新低,2005年順差金額雖回升至新台幣2396.5億元,但仍與近十年最高點(2002年)相差了2.5倍左右(附圖)。
自由貿易、高附加價值、產業升級、台灣競爭力、品牌創建、國際行銷、技術創新、紅海市場、文化創意產業、全球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