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G2」格局下的2015年APEC議程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G2」格局下的2015年APEC議程

周子欽  (2015/04/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4期》

2014年APEC的北京峰會期間,中、美兩強利用APEC此一平台,與各會員體(甚至在場外與非會員體)之間所展開的合縱連橫,正式宣告了「G2」格局在亞太地區的形成。2015年APEC的議程,在主辦會員體菲律賓的主持下,必然會受到這個大的區域政經格局所影響。本文擬從2014年北京峰會所展演的「G2」格局切入,闡明其基本內容,然後分析其中中、美兩強的利益,如何影響到2015年APEC的議程。最後,本文討論菲國本身在前述格局下,如何藉2015年APEC議程來突顯其國家政、經利益,並回應G2格局所意涵的機會與限制。

 

2014年北京峰會:展演亞太地區的G2格局

2014年APEC北京峰會所具備的豐富意涵,不僅在於中國動員龐大資源,使其規模盛大宏偉,甚至一掃北京市長期被霧霾籠罩的陰沉,而呈顯出難得一見的「APEC藍」(APEC blue),更在於峰會前後、內外,中、美兩強所展現的對區域經貿版圖的不同想像與布局,以及各自動員起來的合縱連橫。

APEC本身雖然是不具拘束力的論壇,但由於其匯集本區域幾乎所有主要的經濟體,加上1993年美國促成第一次APEC領袖會議之後,大大提高其能見度,使得各會員體無不重視APEC在議題設定與導引議題論述方向上的角色。在APEC形形色色的議題當中,核心議題自始就在於促進本區域各會員體相互合作,以實現貿易、投資的自由化與便捷化(Trade and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and Facilitation, TILF)。換言之,區域經貿地景(landscape)的創建與重構,原本就高居於APEC議程的首位,從茂物目標、「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REI),到作為長程目標的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APEC愈來愈成為區域內各方關於區域經貿版圖的變貌與建構,彼此相互角力或結盟的場域。

在WTO杜哈回合停滯的背景下,2006年美國強力將「建構亞太自由貿易區」納入APEC議程,卻遭中國、東協等會員體阻撓,無法成局。美國乃轉向介入當時簡稱P4的「跨太平洋戰略性經濟夥伴協定」,逐步擴大為今日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2014年中國憑藉主場優勢,重提FTAAP倡議以圖攪亂美國主導的TPP談判之節奏外,更在中、韓關係上找到突破點,宣布中韓FTA完成實質談判,不僅在美國的東北亞布局中找到縫隙,增加了日本的壓力,同時也有催促RCEP談判加速的作用,實為連消帶打。未來若RCEP進度不順利,FTAAP也可以成為一個替代方案,助中國占據區域整合的制高點。另外,利用連結性議程中基礎建設的資金缺口,中國在APEC架構外推動AIIB與「絲路基金」,並善用APEC年會相關平台予以宣傳,實際上是以基建金援鋪設橫跨歐亞大陸的貿易網絡,為其抵禦來自太平洋的TPP的壓力,構築具戰略縱深的迴旋空間(注1)。最後,中國大量倡議融入2015年APEC的優先領域二:「促進創新發展、經濟改革與成長」。中國已將習近平的經濟改革議程予以區域化,然後「出口轉內銷」,以增強習氏改革議程的正當性,同時也間接化解TPP當中所訴求之「境內改革」的壓力。

APEC議程G2格局FTAAPTPPRCEP包容性成長結構改革連結性議程菲律賓經濟安全戰略考量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