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東南亞中小企業在疫情中創新商業模式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東南亞中小企業在疫情中創新商業模式

施冠宇  (2021/08/09)    《台經月刊第44卷第8期》

自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陸續爆發後,為能有效遏止疫情擴散、減少感染和重症拖垮醫療體系,各國紛紛採取隔離阻斷措施來對付疫情,雖然各國採取的隔離阻斷措施嚴格程度不一,但是都很明顯地傷害了各國的民生經濟,部分國家尚能維持部分生產體系運作,但大多數的民生經濟消費行為,尤其是實體銷售通路由於隔離阻斷措施、減少接觸感染機會,因而缺乏消費客群,遭受到嚴重的衝擊,尤其是多數屬於中小微企業(Micro-,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MSMEs)的經營型態,陷入長期無收入而現金周轉失靈的窘境,造成許多人民遭受企業倒閉和失業的打擊,除了接受政府紓困救濟外,也尋求新的經濟收入來源,如何突破疫情封鎖,開拓收入來源,是許多國家政府企業人民急需找尋的解答。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衝擊各國民生經濟運營,卻也誕生不少新興產業,許多商業模式被迫轉型,更加速推展了各國的數位化進程,尤其是在新興發展國家,在新冠疫情爆發前全球已開發國家已開展數位化趨勢,許多新創發明隨著科技進步而能逐步走到應用實踐階段,也解決了過去無法克服的許多問題,為有效阻斷疫情擴散,數位化應用工具紛紛上場實戰,獲得充分操練的實驗場域,或多或少也幫助了部分因疫情受到衝擊的經濟難題,在不少新興國家已開始應用的數位化行動載具服務,更是在這一疫情災難中發展新的應用服務,協助政府企業和人民能維持基本生計,在疫情尚無法有消失前,人們將逐漸適應這些新的改變,未來或可預見將成為新常態的商業模式。

 

疫情對東協國家的影響

東協國家的中小微企業受到疫情衝擊嚴重,例如在馬來西亞,若行動管制令(MCO)再延續,馬國將會有超過90%的微型、中小型和非正規企業面臨倒閉的危機。根據馬國企業及合作社發展部(Ministry of Entrepreneur &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MECD)的調查顯示(2021/06/07),共有54%受訪的微型企業認為他們至多只能支撐三至六個月,同時,72%受訪企業預料將持續蒙受虧損。此外,私營企業員工面臨更高的裁員風險。同時,MCO導致逾50%來自低收入群體、近50%的中等收入群體已面對被減薪10~30%,30%來自高等收入群體也減少超過50%的收入。

在印尼方面,由於疫情的影響,許多大型零售公司因隔離阻斷消費者無法到商場消費而面臨到轉型,許多企業希望政府能夠立即實現零售業刺激計畫。例如,印尼老牌大型超市英雄集團預計2021年7月關閉旗下所有Giant超市門市,將有五家Giant大型店鋪轉變為家居用品店鋪,而其他Giant大型超市將關閉。另外,印尼太陽百貨在2020年也關閉了25家門市,並計劃2021年再關閉13家門市。印尼零售企業家協會(Aprindo)指出(2021/05/31),在疫情期間有超過400間小型超市倒閉。

中小企業創新商業模式數位經濟電子商務P2P貸款物流外送數位支付GoTo Group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