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志論壇】春節不該強制放太多天假
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2023/04/05) 《台經月刊第46卷第4期》
十多年前人們就覺得春節假期太長
2023年春節連續假期長達十天,事後有不少人認為這假期太長。2010年長達九天的春節假期之後也有一些不贊成的主張,2017年強制推動一例一休時,以及20多年前施行週休二日制之前,對於政府強制訂定假日的做法社會也有不同的看法。在全年總放假日數不變的情況下,要把假日分配在什麼日子,基本上應該是個效率和個人選擇自由的問題,但多年來政府在訂定某些強制放假日期時,卻常忘了這項政策可能降低個人選擇的自由,同時傷害整個社會的效率。
假期愈長每天增加的成本愈多
2010年春節假期許多地方春雨綿綿,使很多人覺得無聊和浪費,我寫了一篇社論(陳博志,2010)指出,「要放假多久,也和其他決策一樣應仔細評估它的成本和效益乃至風險」。「就算全年的總假日天數不變,把別的假日移到春節而讓春節假期變長,也是有成本的」。春節假期若頗長,要移到其前後工作日進行的生產量及日數增加,可能會使員工太辛苦而工作效率下降,長假前後週末補班日也常見到效率低落的現象。「也有人認為假期太長會使再上班時注意力較難集中」。所以「放假的邊際成本隨放假天數而遞增」。
假期拉長使休息的效益下降而經營風險上升
該文也認為「休息的邊際效益則可能隨休息時間的增加而遞減。長時間工作之後休息一下,可讓精神體力恢復;但一般而言並不需要很多天的休息才能恢復精神和體力。把成本遞增和效益遞減兩項因素擺在一起,即可發現,假期不是愈長愈好,要適當才好」。
該文亦指出「太長的假期也可能帶來較大的風險。有些工作常需隨外在因素的改變做調整;因為假期太長而無法及時調整,就會造成較高的成本和風險」。「有人擔心長假期間外國股市變化帶來的風險,有些企業若不特別加班,可能也無法因應客戶臨時之需求而失去商機」。天氣的因素也可能使假期難以運用,「縮短前後兩週假期而延長春節的假期,反而把雞蛋集中在同一個籃子裡」,天氣若恰好又冷又雨,會使假期全部泡湯,所以長假對個人和旅遊業者都有更高的風險。
春節長假、彈性休假、經濟效率、政策干預、國內旅遊、勞資協商、一例一休、休假成本、產業效益、假期風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