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經濟變.辨.辯】次貸風暴延燒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的啟示

 

台經月刊

 

【經濟變.辨.辯】次貸風暴延燒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的啟示

陳世憲  (2008/03/07)    《台經月刊第31卷第3期》

次級房貸延燒,國際金融市場紛受波及

在美國的房地產市場中,部分購屋者因為信用等級較差而無法享受一般的放款利率,必須另外支付較高的利率來取得貸款,這類的貸款就是所謂的「次級房貸」。次級房貸承作金額在2004年起快速成長,至2006年時已經達到6,000億美元的規模。這些承做次級房貸的業者也知道其業務風險性較高,因此為了轉嫁風險會用一個折扣將這些債權賣給大銀行。而大銀行便宜買進這些債權之後,因為也不願意承擔風險,所以會用證券化的方式將風險轉嫁出去。要讓這些次級房貸能夠被市場接受,就必須透過信用加成的包裝,而這個證券化的過程需要華爾街投資銀行的幫忙,待包裝完成之後再賣給投資人。這些證券化的結構性商品,一般的散戶不太可能會去投資,而是像避險基金、退休基金、保險公司等專業法人購買。且由於金融全球化與自由化,這些衍生性金融商品進而被銷售到世界各地。

自2004年中起,美國聯準會為了抑制物價上漲而開始升息。隨著美國聯準會的不斷升息,原本信用等級就不佳的次級房貸借款人開始無法支付利息而出現違約的情況。其實在美國6.5兆美元的房貸市場當中,次級房貸所占的比重其實不高。但是由於次級房貸經過層層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包裝後,其槓桿倍數到底有多大並不清楚。在資訊不透明的情況下,市場出現不理性的賣壓,進而造成金融市場的波動。此外,次貸違約率的提升讓金融業者開始緊縮信用,對借貸進行嚴格的審查,這使得慣於透過房貸取得超額消費現金來源的美國民眾不再可以輕易的取得貸款。房市與股市的下滑不但讓美國民間消費萎縮,對於經濟前景不佳的預期更降低了民眾消費意願,將會造成美國經濟的衰退。而各國間貿易與金融的緊密關係,也將使得美國次級房貸所造成的經濟與股市衝擊,進一步的擴散到全球各地。

各國政府為了避免次級房貸風暴對於金融體系與總體經濟所帶來的衝擊,紛紛採取降息或對金融體系挹注資金。其中,美國為了挽救次級房貸風暴造成的經濟衰退,更是採取了一連串的政策作為。包括一項大規模房貸紓困計畫,將部分次級房貸浮動利率凍結五年;提出上千億美元的振興經濟方案,依據不同的條件可以獲得不同金額的退稅,期待能夠透過退稅刺激消費。雖然各國政府在次貸風暴之後採取了許多因應措施,但其效力如何仍有待觀察。不過,在次貸風暴的形成與各國政府的應對過程中,有幾點值得注意的問題被揭露出來。

 

次貸風暴所揭露出的問題

(一)金融商品創新發展迅速,風險與規模益發難以掌控

近年來多數先進國家處於低利率的環境,而新興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提昇所得與儲蓄水準,造成全球等待投資的資金水位大幅增加。面對長期的低利率,促使這些資金所有者積極尋找更高收益的投資機會與商品,加上財務工程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促成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的快速發展。衍生性金融商品主要是透過與基礎資產(包括利率、匯率、股價、指數、商品)的連結所衍生的交易契約。由於市場需求龐大,作為基礎資產的標的從利率、匯率、股價擴展至房屋貸款、汽車貸款、信用卡貸款、應收帳款債權等,甚而將這些由基礎資產衍生的金融商品再次切割與組合後出售。依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統計,2006年底全球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市場規模為414兆美元,而2007年上半年則達到516兆美元。

次貸風暴金融監理衍生性金融商品槓桿風險金融市場震盪經濟衰退全球化影響資訊透明度貨幣政策市場信心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