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時間銀行——長照產業永續運作之可能解決方案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時間銀行——長照產業永續運作之可能解決方案

謝孟錡  (2018/06/08)    《台經月刊第41卷第6期》

由於科技、醫學領域進步,隨著出生率及死亡率逐年降低,近年來全球老化現象已然成為國際社會必須正視的議題,根據美國人口統計局(US Census Bureau)調查,2016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六億(占8.5%總人口數),預計2050年將突破16億(注1)。穆迪信評機構(Moody's Investors Service)亦於報告中指出,目前德國、義大利、日本等國已達超高齡社會標準,預測2020年及2030年將分別有13國與34國達標(注2)。

其中,台灣人口結構失衡問題同樣日趨嚴重,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105至150年)」,我國自1993年即邁入「高齡化社會」,估計2018年將跨入「高齡社會」,並於2026年邁向「超高齡社會」(注3)。由近年人口統計指標整理(附表)可知,我國青壯年扶養老年人口之壓力逐年增加,2017年老化指數首度超過100%,甚至扶老比已超過扶幼比,表示社會轉型成以扶老為主。且根據上述報告顯示,預測老化指數將於2061年達406.9%,意即老年人口將約為幼年人口之4.1倍,在未來老年人口快速膨脹之趨勢下,如何妥善因應銀髮關懷、安養照護為我國現階段重要課題。

 

   近年我國人口統計指標整理

 

 隨著老年人口成長而帶來長期照顧需求者快速增加,為健全我國長照服務體系發展,政府亦推動許多方案建置支援系統,期以保障長照者權益並減輕家屬負擔。如2017年行政院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致力解決時下長照資源分配不均、長照人力資源有限、缺乏穩定財源挹注長照運作等現況(注4)。除了上述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及青年投入參與之推動策略外,應思考如何有效運用退休人員、失業卻未失能者等閒置人力,用以輔助或者補足目前尚無法完全覆蓋之長期照護系統及資源。因此,國際上已行之有年的時間銀行(Time Bank),或許可以此作為基礎與現行科技、制度進行結合,發展穩健之運作機制。

 

定義

時間銀行業務(Time Banking)之概念最早由美國Edgar S. Cahn教授於1980年提出,以時間作為可存取、交易之標的,參與者可將「志工服務的時間」(例如照護銀髮、失能者之時間),換算成點數後存入名為時間銀行的中介單位,當未來有相關需求時則可提領「照顧服務之同等時數」來使用,其他志工也能藉此累積服務時間的點數。Edgar S. Cahn教授並列出時間銀行五大核心價值(Cahn, E., 2004)如下:

時間銀行長照2.0人口老化志工服務互助經濟社會資本銀髮照護政策創新高齡社會長期照顧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