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社論】掌握商業服務業發展脈動

 

台經月刊

 

【社論】掌握商業服務業發展脈動

台經院  (2006/08/07)    《台經月刊第29卷第8期》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2005年我國服務業產值占國內生產毛(GDP)比重已73.6%,就業人數所占比重則58.2%,上述數據已說明我國的經濟結構已轉化為以服務業為主體。鑑此,政府瞭解到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乃推行相關重要政策,來創造台灣經濟的新願景。具體實例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年提出「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內容主軸則是強調發展服務業再創台灣奇蹟;以市場的觀念注入服務業;以創新提高服務業價值;以服務業增進生活品質;以服務業創造就業機會,主軸思考則是強調建立台灣服務(served by Taiwan)成為台灣新產業標誌,期與「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同享國際盛名。然而,政府與民間企業在推動商業服務業產業發展的階段,必須有效掌握並瞭解全球與國內消費者的需求以及發展趨勢,瞭解現今未來的消費者生活型態,期使國內企業能導引出消費者需求,或滿足消費者需求習性,藉以提供新產品、新服務或者發現新的商業模式。其作法則是先行掌握商業服務業消費者之未來環境發展,進行消費者習性、品牌價值與品牌行銷通路分析以及人才培育工作。倘能落實上述作法,則政府在政策擬定與企業在發展新產業上則更能貼近消費者需求及產業發展脈動。在落實上述目標之前,國內仍有幾項環境發展變數與問題值得注意:
 

問題一:如何建立充足資訊流通環境?

為因應全球化趨勢,充足的商業服務業資訊流通環境才能提供政府與企業相關即時性消費者資訊,以進行國際行銷與產業布局。在全球化的影響趨勢下,各地消費者決策模式及生活型態往往受到外來文化、傳播媒體及網際網路的影響,而使得各地消費者呈現出多元?及價值觀,上述變數已使得分析消費行為及消費決策更加複雜化與多元化。
 

問題二:如何正確解讀消費行為或消費者生活型態?

正確掌握消費者現在與未來的需求,始可以提供企業或產業發展之新商業模式,因此政府或企業如何從各種文化、年齡、職業、價值觀等變數來分析未來市場的需要並創造新的市場價值,已成為重要發展方向。無國界之生活型態牽引出新興消費市場崛起:在市場全球化趨勢及數位科技發展下,新興消費市場生活型態廣受外來文化、傳播媒體、網際網路的影響,促使國與國之間的消費習慣及生活型態交互影響,進而震盪出新的消費習慣與生活型態,更進而激發衍生各國消費習慣異質化程度的增加,產生更為豐富多元的生活型態。
 

問題三:如何推動品牌國際化?

長期以來,我國商業服務業尚有待建構品牌國際形象,此外,國際行銷及規劃能力亦顯不足,因此如何建立我國商業服務業產品之品牌形象,已成為未來發展重要議題。另外,我們則是要強調品牌優勢的重要性,因為品牌優勢強調永續發展,即當產品品牌發展出市場管理模式後,得以最佳行銷模式進行全球市場品牌行銷,建構完善的品牌國際化策略,進而提升商業服務業價值鏈。
 

問題四:如何培訓策略專業人才?

由於商業服務業涵蓋層面相當廣,且研究構面涉及的變數多,因此如何因應商業服務業產業發展的需要,培育出具競爭力的策略專業人才,已成為當務之急的課題。未來專業經理需要能掌握未來消費者趨勢與習性的變化,為企業制定符合消費潮流的商業策略,藉以掌握新商機。

為處理上述四項問題,本刊提出幾項策略途徑來協助思考推動國內商業服務業發展之作法。首先,國內相關單位應蒐集並整理全球消費者生活型態及其行為,品牌國際化與產品通路之經營的文獻資料,並進行國內商業服務業業態之調查。原因係為全球先進國家已對於當地消費者決策與行為累積了長期性的資訊,並對於品牌權益的創造已具顯著成效。因此政府應責成國內相關機構專責整理,並蒐集各國消費者研究及品牌經營之相關文獻,分析與釐清消費者研究在各國的差異及其特性,藉以做為國內資料庫建立之基本資訊與數據,有效發現新產業與新商機。另外在品牌經營與通路方面,則需針對特定產業別或業態進行品牌建立及行銷模式之價值鏈分析,藉以作為提升我國商業服務業價值鏈之依據。

其次,政府應集中資源先行選定特定商業服務之產業業態,並進行分析與調查,以餐飲業為例,作法則是先行分析歐、美、東亞地區等知名品牌餐飲國際化歷程,及其品牌國際化對於商業服務業價值鏈之分析,結合廠商與消費者調查資料,分析品牌建立與消費者對於品牌認知與忠誠度之關連性。以上述資料為基礎,進而分析並瞭解國內餐飲品牌未來發展潛力。策略則需考量塑造出具感官性品牌特質,由消費者之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感官經驗,來經營具創新獨特性的感官品牌,具體成功例子如星巴克咖啡,它是以綠色商標視覺、咖啡的嗅覺與味覺、手中溫暖杯子的觸覺、音樂的聽覺在全球市場經營咖啡店。

最後,則是應著重培訓國內商業服務業專業策略人才之培訓。培訓議題重點應包括瞭解國內外消費者行為及生活型態之變化對於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影響、新科技應用對於行銷通路變化,以及品牌國際化對於產業權益之貢獻。因此,政府在發展我國服務產業及培育質優且數量充足的策略人才必須要投注資源及規劃完善課程,且須預估未來國內商業服務業產業產值之成長情形與所需人才缺口,來設定台灣未來策略人才培訓目標。培訓課程規劃方向則應針對我國商業服務之需求,透過理論講授、實務探討、案例研究與情境模擬等課程安排方式,藉以培訓出具競爭力之中、高階專業經理人才,以滿足企業需求。

總之,我國發展商業服務業之相關產業係有其急迫性與必要性。發展服務業應著重創新能力培養與資訊流通能力的運用。為落實服務業創新與資訊交流,國內亟須建構一套系統性資訊平臺,廣泛地蒐集全球社會、經濟、技術等發展趨勢與數據資料,進而分析國內外特有消費文化與生活型態模式,藉以發現新市場與新商機。此外,為落實政府政策與執行企業商業策略以及發現新商機,培訓商業服務業策略專業經理人,更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服務業商業服務業品牌國際化消費者行為生活型態策略人才培訓價值鏈分析全球化趨勢創新能力資訊流通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