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從國際人口移動趨勢來看星、韓、港、台的外籍人力運用
方俊德 (2015/12/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12期》
國際人口移動趨勢
近年來,由於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人口在國際間的移動更為頻繁,在人力資本備受重視的知識經濟時代,國際人口遷徙已經成為無法避免的趨勢,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之一。勞動者在國際間移動的原因,主要可歸因於經濟面因素與非經濟面因素。所謂非經濟面因素的移民,是指勞動者因為移出國發生戰爭、天然災害或宗教迫害等因素而產生的移民現象,例如:近期的歐洲難民潮,自從2010年年底爆發「阿拉伯之春」後,數量激增的難民,從中東、非洲和亞洲等地,經地中海及巴爾幹半島進入歐盟國家尋求居留而產生的移民, 2015年預計將有高達80萬難民申請居留。除此之外,大多數的勞動遷移都屬於經濟面因素,亦指勞動遷移的目的主要是在追求更多的薪資水準。
從實際數據來看,近30年來國際移民人口數量大幅增加。根據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DESA)的統計數據(附圖),1990年時全球國際移民人數(注1)約為1億5,400萬餘人,到了2013年時,國際移民人數增加為2億3,100萬餘人,占全球總人口數達3.2%。23年內國際移民人口總量成長了50.18%。全球主要區域的移民人口變化,以歐洲與亞洲地區的國際移民人口為最多,歐洲和亞洲總共吸納了全球近2/3的國際移民。亞洲地區自2000年以來,國際移民的增加速度很快,共增加2,000多萬的移民人口,主要的原因在於西亞的產油國與經濟快速成長的東南亞國家,對於外來勞動力的需求愈來愈大。
附圖 全球主要區域移民人口趨勢(存量)
以1990~2013年國際人口移動趨勢來看,這段期間內以2000~2010年間國際移動人口成長較為快速,十年內移動人口存量成長26%。若進一步針對國家別來分析(表1),以2013年為例,移民人口存量是以美國(19.78%)為最多,俄羅斯(4.77%)與德國(4.25%)其次,亞洲國家則以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中東產油國的移民人口存量居多,顯示國際移動人口是集中在某幾個特定地區(國家)。另外,若以開發程度來分析,移入較開發國家的移動人口會比移入較不開發中國家為多,此現象符合經濟直覺。
國際人口移動、勞動市場影響、高階人才外流、移民政策、外籍專業人士、產業升級、低技術外勞、人口結構變遷、競爭力提升、人力資本累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