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創新生態環境之策略分析——以美國矽谷、以色列為例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創新生態環境之策略分析——以美國矽谷、以色列為例

鄭子淳  (2020/02/07)    《台經月刊第43卷第2期》

美國矽谷知名孵化器及加速Founders Space創辦人,史蒂文霍夫(Steven S. Hoffman)曾在其著作《讓大象飛》中提及:「無論你是新創企業的創辦人、公司主管、小企業主、自由工作者或專業人士,在世界上的某個地方一定存在著某種技術,而這種技術將會顛覆你所在的產業。如果你不能駕馭這項技術來為自己建立優勢,肯定會有其他人這麼做。創新已經不再是一個選項,而是你進入商業世界必須付出的代價」(1 

在這樣變動快速,新興技術迸發的時代,創新已成為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界各國無不積極打造創新生態環境,期望能培育出下一隻享譽國際的獨角獸。我國也不例外,一方面透過既有產業創新來達到產業升級,另一方面逐步建立創新生態環境,鼓勵創新創業。然而一提到創新創業,免不了要提及美國矽谷和曾Google前執行長艾立克史密(Eric Emerson Schmidt)譽將孕育下一Google的以色列。

下文將以美國矽谷及以色列兩地案例說明創新生態環境應當具備何種特質,其中包含:「勇於承擔風險」、「尊重多樣性」、「菁英領導制度」以及「科技研發」。首先,勇於承擔風險,在創新落實的過程中可說是極為重要,創新的供給者,也就是創業主或是創意發想者,需要承擔創新的風險,包括所花費的時間、自有資金等;反之,新創企業的需求者,也就是創意的投資者,亦須承擔投資失敗的風險,兩者皆扮演創新生態環境的重要角色,當社會願意承擔失敗風險的氣氛愈濃厚,創新創業的種子就可能愈多,一方面創業主在這種氛圍下,會更有意願花費時間創新,另一方面,投資者除有更多投資標的可選擇外,也更有意願將資金投注於創新。

除了勇於承擔風險外,人才是新創團隊或企業的關鍵要素,新創之所以為「新」、「創」,代表其創造全新的產品、市場,因此面臨的可能是未知的市場、前人未踏足的領域,是以團隊成員的多樣性成為迸發創新的重要因素,倘若社會或是團隊內部未能營造出尊重多樣性的氛圍,團隊將抑制多樣意見的表達。此時不論是團隊領導人或團隊成員,都可能被個人有限的能力所限制,不僅不利於創意發想,也難以形成團隊協作,極不利新創團隊的後續推動及工作運作。

在尊重多樣性的基礎之上,促成菁英領導制度方能有效推動新創團隊運作,菁英領導制度建立於尊重多樣性的基礎,不同領域需要不同的專業知識,每個團隊成員都因其具備某項或多項專業而被延攬至新創團隊,團隊在理解到每位團隊成員在擅長領域是菁英這件事相當重要,惟有如此,才能讓「人才有所用」,由菁英領導相關事務推動。此外,尊重多樣性也包含聆聽他人想法,由於不同專業背景出身,會導致思考角度不同,團隊以不同角度切入討論相當重要,並從中挑揀出最好的執行方案,亦是菁英領導制度的一環。最後,科技研發則主要作為創新的實踐工具,其角色亦相當重要。

以下深入說明美國矽谷和以色列共有的特色,以及兩地如何創造出這些特色:
 

勇於承擔風險

由於創新創業的報酬未知,早期的風險承擔成為左右新創的一大關鍵,在美國矽谷及以色列都發現,社會有著勇於承擔風險的風氣,但在個別發展歷史脈絡中,兩地促成勇於承擔風險的原因卻不盡相同。美國矽谷主要來自戰後對改變世界的樂觀態度,而以色列則主要因其地理位置及軍事制度。

矽谷創業模式以色列創新生態系統風險承擔創投投資多樣性人才菁英領導科技研發創業文化政策推動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