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追趕到超車日韓,台灣製造業成長的故事
副研究員鄧翔靖 (2025/05/02) 《永續學院編輯室》

台灣、日本與韓國雖然地理位置鄰近、文化背景也頗相類似,但在製造業的發展歷程與策略上卻各有不同。台灣是如何在過去十年內,從落後的追趕者,逐步成為附加價值率超越日韓的製造業強國?這項寶貴的經驗,將是我們在新經濟變局中再下一城的參考依據。
什麼是附加價值率?為什麼重要?
簡單來說,附加價值率就是「一個產品製造過程中所創造的新價值」占整體產品價格的比例。它可以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製造業是否只是代工(價值低),還是能掌握關鍵技術與設計(價值高)。
這項指標不只反映技術實力,更與產業的競爭力息息相關。附加價值越高,表示這個國家的產業越能掌握利潤與主導權。
從學徒到高手:台灣的製造業蛻變
台灣早期在製造業方面,技術多仰賴日本,並與韓國在國際市場上捉對廝殺。但從2015年開始,台灣製造業的附加價值率首次超越韓國,並在2022年進一步追上日本,完成一場彎道超車的逆轉勝。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改變?背後有幾個重要原因:
政策轉型帶動技術升級:台灣政府從2016年起,推動智慧製造、AI、半導體等科技應用,並鼓勵企業自主研發,強化產業升級。
聚焦優勢產業:像是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精密機械等,台灣在這些領域的技術與產能逐年提升,逐步挑戰日本原先的技術領先地位。
供應鏈角色轉變:過去台灣是「代工」角色,現在則成為提供高階技術與關鍵零組件的核心成員。
本文封面圖案係利用「Canva 夢想實驗室」以文生圖方式產生
附加價值率、智慧製造、供應鏈轉型、半導體優勢、技術升級、自主研發、中小企業轉型、多元產業結構、全球供應鏈重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