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探索精緻農業建立優質品牌之歷程——荷蘭盆花品牌聯盟Decorum案例分析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探索精緻農業建立優質品牌之歷程——荷蘭盆花品牌聯盟Decorum案例分析

楊玉婷  (2013/03/08)    《台經月刊第36卷第3期》

   在全球市場快速變化情勢下,荷蘭花卉產業仍具有不斷創新的能力,甚至受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可波特讚賞為「全世界最創新的產業群聚」代表之一。盆花品牌聯Decorum就是在產業群聚效應下,更進一步成功採取創新模式的聯合品牌行銷案例,即使是在市場上已可取得相當高價位的高品質蘭花業者,也願意選擇加Decorum品牌,由聯盟團隊進行行銷。而後,事實也證Decorum成功打造優質品牌形象,帶領旗下業者進入歐洲市場,成為歐洲高級盆花產品的品質保證,目前不僅具有相當高的品牌知名度,同時可以獲得高出其他公司一至兩成的價位。本文將從產業發展背景、營運模式,探Decorum品牌聯盟之成功因素。 

 

發展背景

   荷蘭花卉產業的發展乃是一個日照、耕地資源嚴重不足的國家,卻能成功發展農業的奇葩,花卉產業的發展仰賴環境適宜的耕地,充足的陽光和雨水,荷蘭氣候條件嚴峻、土壤貧瘠、雨量過剩、日照不足,實為不利於農業發展的條件,然而荷蘭花卉業者卻以4.1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掌握全65%的花卉市場,得以在全球花卉市場稱霸,乃是高度精密的硬體建設及產業聚落正面影響所致。

   荷蘭花卉產業可追溯到16世紀時鬱金香的進口開始,最早的拍賣業務起始1887Broek op Langedijk地區,起初是為了保護蔬菜栽培者不受批發業者的剝削,不久後拍賣業務也逐漸在現今的農業重鎮及拍賣中心WestlandAalsmeer地區開始發展。荷蘭花卉隨後持續擴張,到了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公部門對於交通建設的投資強化了產業發展。如今荷蘭已成為全球最大花卉出口國,全球花卉產品有五成以上是由荷蘭供應,其次的哥倫比亞約占全球市場的一成。

   荷蘭花卉產業為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可波特口中的創新型產業聚落,以僅占荷蘭全國園藝栽培面積的4%,成為荷蘭最成功的外銷產品,屬於高度密集的產業,產業內包含育種、栽培、切花、保鮮、包裝、運輸等專業分工的業務,配合國際拍賣及硬體建設的強化,在各環節間的動態交流及具生產力建設發展下,荷蘭業者的國際競爭力逐漸增加。

   園藝產業生產鏈包含:種苗供應者、生產者、拍賣和貿易零售等環節(圖1),在荷蘭花卉產業價值鏈中,拍賣市場的行銷模式已行之有年,為當地花卉最主要的銷售管道。由於負責生產鏈上採收後處(post-harvest),向來被認為是提供行銷機會的重要組織,因此長久以來生產者不需花費太多資源在於建立品牌和行銷推廣上。然而,在花卉市場需求攀升,許多業者經營和投資規模的擴大,更需要確保銷售的穩定,而在零售通路紛紛興起的同時,生產者亦逐漸轉為商業經營導向,希望能掌握市場需求和客戶回饋Decorum是在產業群聚效應十分成熟的背景之下,一群盆花生產者期望發展有別於以往由拍賣市場主導的經營模式,而成立高度專業的品牌聯盟。

精緻農業花卉產業品牌聯盟產業聚落價值鏈整合開放式創新荷蘭模式農業競爭力市場行銷農企業經營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