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我國產業園區之活化與轉型發展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我國產業園區之活化與轉型發展

陳玟吟  (2016/10/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10期》

   在台灣產業發展的歷程中,工業區的開發與設置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為因應國內產業發展需求,政府分別19601991年制訂《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進行工業區土地的編定、取得、規劃、開發及管理,透過投資獎勵與租稅優惠,吸引廠商進駐,引導國內產業由要素驅動的勞力密集性產業,轉型為由投資驅動的資本與技術密集性產業,促進產業升級發展2000年以後全球化分工的生產模式愈趨明顯,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在高附加價值產業仍維持領先地位,而新興工業化國家則在低附加價值產業具有勞工成本低廉的競爭優勢,我國現階段產業以生產製造為主的模式下,惟有透過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強化技術研發、產品設計與品牌行銷,掌握產業鏈的關鍵,以維持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與地位;而政府於2010512公布施行《產業創新條例》,鼓勵產業園區的設立,以充裕土地供給,且產業發展戰略由投資轉向創新,以產業創新、新興產業發展為主軸,配合多元化政策工具,促進產業創新升級發展。

   根據主計總處所公布的「100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報告綜合報告」,由政府規劃設置之工業區、科學園區、加工出口區及自由貿易港區,共吸16,772家廠商進駐,創造896,921個就業機會,貢獻新台78,678億元之生產總額,達全國生產總額26.74%;其中,工業區共提585,395個就業機會,貢55,338億元之生產總額,占全國生產總18.8%。由於工業區的設置對國內產業發展方向與成長具有相當的影響及引導性,而近年工業區面臨土地閒置以及產業生產動能衰退之困境,將阻礙國內產業的成長與轉型,須立即著手於工業區的活化與轉型,以帶動國內整體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發展。

 

我國產業園區所面臨之活化、轉型課題
(一)土地之閒置與活化

   土地為廠商進行生產活動重要的投入要素之一,工業區土地閒置將不利於產業發展,甚或阻礙產業的升級轉型。根據經濟部工業局之統計,截至2015630,其所管轄62處工業區土地閒置超過三年的列管面積共334.04公頃,土地閒置率(附注)3.01%。觀測各區域工業區的閒置狀況,北部工業區列管之閒置用地面積共41.93公頃,閒置率1.81%;以中部工業區列管的閒置用地面積最大,共143.87公頃,閒置率2.92%;南部工業區共列管125.52公頃的閒置用地,閒置率3.47%;而東部工業區土地閒置面積為22.72公頃,閒置率22.72%,為四區之最高。

   根據工業局所提供之資料顯示,工業區土地閒置之原因大致可歸納為六種(附圖),以素地、無建廠計畫所占的面積比例最大(70%),工業區因停工、歇業而未做處置的閒置面積占比14%,而工業區土地由廠商挪作他用的閒置面積占比9%,包括作為停車場、倉儲以及住家使用;此外,工業區因景氣因素而延遲、停止原有設廠計畫的閒置面積約3%。比較各地區工業區土地閒置原因,北部與中部工業區土地閒置原因多為素地、無建廠計畫之空地,南部工業區土地閒置原因則多為挪作其他使用,東部工業區閒置原因亦以素地、無建廠計畫之空地為主,亦有部分因土地變更爭議或地方政府政策因素,使廠商無法設廠營運。

工業區活化產業升級土地閒置智慧製造產業轉型政策工具創新研發生產力4.0人才培育群聚效應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