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高效率分散型能源發展技術藍圖暨產業化策略
鄭俊才、汪婉宜、張行直、左峻德 (2012/11/09) 《台經月刊第35卷第11期》
緒論
為迎接21世紀我國能源使用之嚴峻挑戰,以確實有效地填補龐大的二氧化碳減碳缺口,一些節能減碳的新能源技術選項值得考慮採用,因此本研究主要以研發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及其熱電共生(CHP)系統為發展高效率分散型能源技術的核心技術。比較各種低碳發電技術選項於2011~2016年之發電成本,顯示SOFC CHP高效率分散型能源技術於現階段具有極大的競爭力與發展優勢(圖1)。
圖1 各種低碳發電技術選項之發電成本比較
發展高效率分散型能源技術之戰略目標為:(1)提升能源安全;(2)促進再生能源之普及率;(3)減少碳足跡;(4)增加就業;(5)提高國內生產總值,可以創造國家能源安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三贏的願景。SOFC CHP分散型能源技術,不但發電效率高、發電成本具競爭力、擁有減碳能力,技術也已達初步商業化之水準,是現今最值得大力推薦的高效率分散型能源技術,尤其發展高效率分散型能源技術與我國產業優勢相契合,是最具備優良競爭力的能源產業領域之一。
燃料電池依使用電解質種類可概分為六類型(表1),而SOFC的特徵是其高發電效率可維持穩定,不因發電容量的大小而有激烈變化(圖2)。另外,SOFC亦有燃料彈性的優點,可使用多元燃料及生質燃料。有鑑於與傳統發電技術之比較,SOFC最適合發展大小各式系統(<1KW~數MW),有效回收與利用廢熱,可減少化石燃料使用量,幫助達到減碳的目的(圖3)。
表1 比較六類型之燃料電池特性及應用
圖2 各種能源轉換技術之效率比較
圖3 SOFC CHP高效率分散型能源技術與傳統發電技術比較
SOFC CHP高效率分散型能源系統的能源效率高達90%,比起目前燃煤∕NG發電廠之平均發電效率(~45%)高出甚多,於相同的有效能源使用量下,其排碳量僅為一半。若能充分產業化量產應用,家用型SOFC CHP系統估計約可占相當於25%的總發電量,故一共可減少集中型電廠12.5% CO2的總排放量,可填補部分因減少核能使用所造成的減碳缺口。SOFC CHP高效率分散型能源系統具有使用誘因及廣大市場潛力,預估於2015年全球將達到約200MW的裝置容量(<5KW級裝置)。因此,可為相關產業帶來龐大商機,並製造工作機會、增加就業人口及提高國內生產總值,符合我國發展新能源產業需求。
國際SOFC技術發展藍圖與產業布局趨勢
(一)技術發展藍圖
SOFC發電技術已被視為新一代主要的高效率低碳能源技術之一,其發展儼然已成為一股世界潮流。美國於2000年成立固態能源轉換聯盟(SECA),除了全力發展輔助及備用電源與大型IGFC系統,也著手推動燃料電池熱電共生(Fuel Cell CHP)計畫,包括:低溫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熱電共生(LT-PEM CHP)、高溫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熱電共生(HT-PEM CHP)及SOFC CHP三種系統。SOFC CHP最終將具有最高之發電效率與能源效率,而長遠觀之,三者之價格將逐漸拉近而不成競爭障礙。
在歐洲方面,歐盟制訂氫能及燃料電池之發展進程,算是一種整合性的發展策略,偏重於微型(亦即micro CHP)利用及分散型系統。預計於2020年左右,高溫低成本之燃料電池開始商業化,2030年燃料電池於分散型發電系統有顯著成長,而於2040年燃料電池則發展成為分散型發電系統及微型利用之主要技術。日本SOFC技術的發展係由NEDO負責推動,其發展路程較專注於住家及商業用之中小型SOFC CHP系統,以及工業用中型SOFC∕微型氣渦輪機(micro-turbine)混合發電系統的研發,預計於2020~2030年達到商業化階段。
SOFC CHP、分散型能源、燃料電池、能源轉型、技術藍圖、產業聚落、減碳策略、再生能源、經濟效益、政策推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