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經濟變.辨.辯】各國電業推動整合資源規劃情形及其對我國電業之啟示

 

台經月刊

 

【經濟變.辨.辯】各國電業推動整合資源規劃情形及其對我國電業之啟示

呂嘉容  (2011/02/05)    《台經月刊第34卷第2期》

近年來,國際上各國均致力於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而「整合資源規劃(Integrated Resource Planning, IRP)為現階段國際上確保電力公司達到節能減碳目標的重要做法之一。整合資源規劃的概念係以電力供給面管(Supply-Side Management)與需求面管(Demand-side management)的觀點,藉由資源整合規劃篩選出最適組合方案,以期強化能源使用效率與降低用戶用電消耗,進而達到節能減碳與環境保護的目的。

目前台電公司並未進IRP,故為有效達到我國節能減碳方面的具體成效2009年全國能源會議決議指出:「台電應參照先進國家的整合資源規劃之成功作法,推動具體方案,協助用戶節約用電,配合未來電力負載,適時檢討備用容量率,減少未來新建電廠之需求。」故在大環境的趨勢下,勢必使IRP成為我國未來重要的節能減碳工具。故本文欲藉由國際上電業應IRP的最新發展現況,並比較不同發展程度國家電業引IRP的作法與成果,來分析我國電業引IRP可能會獲得的效益。

以下首先介IRP之理論基礎、發展沿革與評估模式,藉以了IRP帶給電業的實際效益,接著說明各IRP最新的應用與發展現況,並比較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對IRP的倚重及實施作法差異,以作為我國電業引IRP的啟示。

 

IRP之理論基礎、發展沿革與評估模式

1980年代中期起,美國電業部門為因應能源危機、需求減緩以及環保所導致之電價上升等問題,而引進最低成本規(at least planning)做為電業投資與電價訂定之參考。即是改變以往只重視規劃電源供給面的做法,開始發展以需求面管理能源效率的考量,以及重視長期資源有效利用的規劃方法。在此趨勢下,整合資源規劃因應而生,美國1992年能源政策法中針IRP概念予以特別定義,透過法律規範鼓勵電業投資及營運的決策規劃行為。此外,在電業市場由管制朝向自由化的發展下,電業因自由化競爭的驅動,以及全球氣候變遷影響與節能減碳議題的重視,在整體資源規劃所需面臨與考量的層面愈來愈廣泛,從電業供給面與需求面的管理到社會與環境等外部層面,使電力產業面臨到史無前例之挑戰,不但改變了以往電力市場的投資決策,也改變了未來電業發展之經營策略。

1994Regulatory Assistance Project (RAP)計畫,其相關報告IRP提出了看法,認IRP是一個經濟性的計畫過程。如果能夠正確推行,電力供應者將可以一個最低的執行成本來提供可靠的能源服務。整合資源規劃過程的最終目的,是要在能源資源整合的過程中,極小化總成本的支出,並極大化能源服務所帶來的效益。

Reddy and Sumithra (1997)則認為IRP是一種能源規劃方法,用以指出「乾(Clean)」能源的集合,藉此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以符合未來不斷增加的能源需求,並降低能源供給成本與環境衝擊。

IRP的評估模式,過去有許多文獻進行探討,Krause and Eto (1988)Bauer and Eto (1992)Eberhard (1992)Hirst (1992)2003Antonette D'Sa參考過去研究成果,提出電力部門的能源服務可以透過電力使用的效率增加來改善,效率的提升意味著在相同或更高的服務水準之下,電力消費者所需要的用電量更低。效率增加可能來自於現有產能設備或者透過電力輸配系統的改善,而這一切改善的過程可以歸類於電力整合規劃的範疇。以下將IRP評估模式各主要步驟進行說明(附圖)。


  IRP評估模式流程

 

1.設定目標與計畫範圍:所有的計畫期間與地區目標需要詳加設定,因為這會影響到後續的數據計算與統計分析。

2.數據計算與統計分析:需從評估起始年分開始蒐集關於電力供應服務的各項資訊,依照供給端與需求端分別計算相關數據。

3.使用端的情境設定:根據基準年資訊與未來不同模擬情境之下的預期結果,來分別估計未來的電力供應需求。

4.確認各類電力需求選項:欲達到用戶端之電力需求,電力公司的選項可能包括用戶端用電情況改善、電力公司輸配系統改善以及興建發電廠等等。

整合資源規劃電力自由化節能減碳電源開發用電效率需求面管理外部成本內部化電業改革再生能源整合政策導向模式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