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能源個論5 從全球趨勢論我國生質能發展策略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能源個論5 從全球趨勢論我國生質能發展策略

王滄榮  (2020/06/09)    《台經月刊第43卷第6期》

   生質(Bioenergy)於全球傳統供熱利用已廣泛且悠久,而在提升能源自主及多元化目的下,其具穩定發電的基載特性、兼備生物質再利用的優點,故於十幾年來備受世界各國重視,已依生物質料源類別特性發展其發電技術、並經由不同鼓勵政策推動。我國2009年制定《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施行電能躉購制度起,即建立生質能再生能源類別,同時戮力推行相關配套措施並每年審議,適切調整費率。然考量近年全球為因應氣候變遷議題、積極推展生質能源之作為,我國亦有必要同步檢視國際生質能發展現況與應用趨勢,藉以評估國內現行政策的調整方向,研擬妥適的調適措施,厚植並完善生質能源的發展環境。 

 

全球生質能發展及應用現況

   生質能類別包括固態生物質燃料、液態生質燃料、氣態生質能(沼氣及生物甲烷等類別)。廣泛而言,生質燃料如植物類別因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其固碳效果,在燃燒產電/產熱後不易增加二氧化碳之淨排放,具備碳中和(Carbon Neutral)效益,故被視為一種永續的再生能源。此外,生質能可於所有能源市場(供熱、產電及運輸燃料)作為替代化石燃料之用,故其運用歷史攸久。在能源消費方面2017年生質能占全球最終能源消費12.4%,相當46EJExajoules1018焦耳),主要用途以工業、家戶供熱占比最高,約88.71%;其次是作為運輸燃料使(8.06%);再者為電能應用方式,約3.23% (REN21, 2019)
(一)生質能全球供給現況

   生質能是目前全球最大再生能源供應來源,依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統計資料,2017年年初級能源供應量中,生質能55.6EJ,占全球再生能源供給70%。生質能的主要用途仍在於烹飪及供熱等傳統利用方式,而隨著現代生物質的多元運用,如木質顆粒、沼氣、液態生質燃料的推廣發展,此類現代生質能源預期將於未來再生能源供給上占有一定貢獻。由於生質能可透過利用多種料源(農林業等)製成不同型態產品(木質顆粒、木屑、生質酒精、生質柴油與沼氣等),以供熱、發電及作為運輸燃料,故應用十分廣泛。
(二)生質能運用現況

1.生質能發電

   生質能若用於發電可有效減少電力部門對化石燃料的需求,且其料源可採粒料型式(如木質顆粒等),有著易於儲存及分配的優點。據IEA (2020)統計,全球生質能電廠2017年總發596TWh,較前一年增加4%2000~2017年間,生質能發電量成3.6倍,其65.27%採固態生質燃料(包括木質顆粒及木片等)發電、其次為沼氣發(14.48%)、城市廢棄(12.43%)、工業廢棄(6.71%)。此外,採液態生質燃料發電則僅占一小部分,主要仍為運輸部門的燃料替代用途。就區域而言,歐洲及亞洲2017年全球生質能發電最多的兩個區域(1),兩者占比合計72.32%。其中歐洲以固態生質燃(43.72%)、沼(29.40%)、城市廢棄(21.59%)為主要生質能發電來源;亞洲以固態生質燃(77.36%)、工業廢棄物(15.0%)占比較高。 

生質能再生能源躉購制度碳中和沼氣發電固態生質燃料廢棄物利用能源轉型歐洲經驗台灣政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