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中國流通業發展現況與兩岸合作機會
李慧萍 (2010/04/05) 《台經月刊第33卷第4期》
服務業對中國經濟成長的貢獻日益增加
隨著經濟發展,服務業對中國經濟的貢獻愈來愈高,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1978年經濟改革開放時,第一產業、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分別為28.2%、47.9%與23.9%,10年之後,1988年第三產業的占比超過30%,2001年第三產業占比正式突破40%,2008年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為40.1%。隨著第三產業占比的提高,對GDP成長的貢獻也隨著提高,1990年第三產業對GDP成長率的貢獻比例為15.8%,1995年提高至26.6%,2001年達到最高點48.2%,2008年第三產業對GDP成長率的貢獻比例為42.9%(圖1)。就第三產業的各細產業而言,2007年第三產業各細產業中以批發零售附加價值占比最高(18.2%),其次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14.3%,以及房地產業的11.8%。就地區別而言,經濟發展較快的東部沿海省市,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也較高,如北京第三產業比重高達72.1%,其中金融業、批發零售業與房地產業占比分別為13.8%、9.4%及6.9%;而上海地區第三產業的比重也超過50%,其中金融業、批發零售業與房地產業占比分別為9.9%、8.8%與6.6%。
圖1 各產業對中國GDP成長率的貢獻
自改革開放以來流通業規模不斷擴大
近年來中國國內消費快速成長,200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2.53兆人民幣,較2008年成長15.5%,為2000年的3.2倍,2000~2009年平均年成長率為13.5%(圖2)。提振內需消費可改善中國過度依賴出口與投資的不平衡經濟成長方式,同時也是未來中國經濟持續成長的關鍵因素,在國際外需市場不太可能於短期間復甦,以及中國國內擁有龐大內需市場的潛力的情況下,刺激消費就成了中國政府推動經濟復甦的重要政策之一。2009年雖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成長動能下滑,但在一連串刺激消費政策的拉抬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成長率仍達到兩位數字,就各業別而言,2009年批發與零售業零售額為10.54兆人民幣,較2008年同期成長15.6%。住宿餐飲業近來零售額也快速成長,占全社會零售總額的比重由2000年的9.8%,快速增加至2008年的14.4%,2009年較2008年同期成長16.8%,為拉動國內需求成長的重要力量之一。
圖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就各地區社會零售品消費情況而言,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8兆人民幣,其中東部10省市(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與海南)占比為55.16%;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與湖南)占比為20.17%;西部地區12省市自治區(內蒙、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比重為15.34%;東北三省(遼寧、吉林、黑龍江)比重為9.33%。廣東、山東、江蘇占比分別為11.2%、9.1%、8.5%。2009年1~9月廣東、山東、江蘇占比又進一步提高至11.4%、9.4%、8.7%(圖3)。
流通產業、第三產業發展、消費市場潛力、網路購物、農村超市、零售通路、品牌授權、兩岸合作、勞工生產力、服務業附加價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