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經濟變.辨.辯】消費、投資與產出關係之探討

 

台經月刊

 

【經濟變.辨.辯】消費、投資與產出關係之探討

林雪瑜  (2016/07/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7期》

   有關於消費、投資與產出的關係,不論是在學術研究上或政府政策的施行上皆為關注的議題。新古典成長理論(如Solow1956)假定經濟體系存在均衡成長路(Balanced Growth Path, BGP),也就是消費、資本存量和產出在均衡成長路徑上具有相同成長率。當消費、資本存量和產出具有相同成長率,則三者變數間的比值會呈現一個固定常數或者定態序列,也意味著三者變數間具有共整合關係。而今BGP的觀念已廣泛地應用於總體經濟領域,成為不可或缺的經濟分析方法和經濟理論內容。由BGP在總體經濟學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便吸引許多學者研BGP在不同的國家是不是一個典型現象,但到目前為止對此議題之研究似乎未達一致的結論。當然這可能歸因於實證方法、研究對象(國家)以及使用之樣本期間的差異,而可能造成實證產生不同的結果。

 

文獻結果

   最早開始檢定消費、投資與產出間是否有長期穩定均衡關係的實證文獻,可追溯到Kaldor (1961)Kaldor (1961)根據美國實際資料歸納出所謂典型現(stylized facts):消產出比及投資產出比的時間序列資料為定態,其結論支持新古典成長理論所提BGP論點King, Plosser, Stock and Watson (1991)1949Q11998Q4間美國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亦支BGP存在Mills (2001)1955Q1~1997Q4間英國,結果顯示消費產出比與投資產出比皆為定態序列。然而,隨著研究對象或研究期間的改變,實證文獻對BGP是否存在的結論產生分歧。

   Kunst and Neusser (1990)1961Q1~1987Q4間澳洲,結果顯示消費產出比與投資產出比為非定態序列Neusser (1991)以奧地利、加拿大、西德、日本、英國及美國為研究對象,發現只有美國之消費、投資與產出間存在長期均衡關係Serletis (1994)則研究出加拿1870~1983年間消費、投資與產出間不存在長期均衡關係Serletis and Krichel (1995)以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挪威、瑞士、日本、英國及美國等十OECD國家為研究對象,發現皆不存在新古典成長模型提出BGP假定Hossain and Chung (1999)以澳洲、紐西蘭、韓國及台灣為研究對象,發現消費產出比和投資產出比在韓國及台灣呈現非定態序列,這結論顯示台灣之消費、投資與產出間不存在有長期穩定均衡關係(資料期1973Q1~1994Q4Harvey, Leybourne and Newbold (2003)G7國家為研究對象,結論則是質疑新古典成長模型提出BGP假定。

總體經濟均衡成長路徑消費與投資貿易總額國際經濟開放單根檢定長期均衡關係經濟成長模型貿易盈餘影響經濟穩定性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