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持續擴大的中國城鄉差距
台經院 (2005/04/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4期》
持續擴大的中國城鄉差距
世界銀行2003年底公布的「中國經濟報告:推動公平的經濟成長」報告中指出,貧困與不均威脅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在過去的25年,中國約有4億人口脫離貧困,但近期減貧的速度放慢,並且不均等差距日益擴大,城鄉收入的差距占了全國收入差距的40%。報告中分析造成此一趨勢的主要原因,在於收入分配和就業機會集中於中國城鎮和沿海地區,以及中國國內各地區與城市間市場和人員流動的限制。同時中國愈落後地方,城鄉收入差距越大,例如西藏地區城鄉收入差距約為五倍,為全國最高,但沿海如浙江、江蘇城鄉收入差距便小,說明城鄉差距和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
中國城鄉差距由收入面加以觀察,如表1所示,由於城鎮居民收入成長率長期高於農村居民,因此兩者之絕對差距金額由1990年823.9元擴大至2003年之5,850元,相對差距則由1990年之2.20倍提高到2003年的3.23倍。根據2004年3月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發表「中國城鄉收入差距調查」報告中指出,若將醫療、教育、失業保障等因素加以考慮,中國的城鄉收入之差距甚至高達六倍,成為世界第一。
表一 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及成長率概況
中國近年城鄉差距擴大的主因
中國近年城鄉差距逐步擴大,其主因在於農村居民所得成長不如城鎮居民,而影響農民所得成長的原因,則可分為以下四點:
(一)農業收入成長緩慢
中國農產品自1990年起幾乎年年產生超額供給,價格不斷下滑,1997年至2002年期間下跌甚至達30%。雖然2000年之後糧食供給已開始減少,使得2003~2004年農產品價格有所回升,在2004年中國政府積極投注對農村的財政補貼後,更造成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進而影響2004年中國物價引發通貨膨脹之隱憂,但農產品價格長期下跌,使得農民收入成長緩慢。
中國城鄉差距、收入不均、農村發展、農業政策、財政補貼、人口流動限制、區域經濟發展、社會保障缺口、貧困地區、產業移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