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整體出口情勢對於主要產業群聚的衝擊與因應之道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整體出口情勢對於主要產業群聚的衝擊與因應之道

高雅姿  (2016/08/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8期》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四面環海的台灣,是以貿易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對外貿易在台灣經濟發展上始終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中小企業向來為我國產業發展之主力,不僅為我國過去經濟成功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造就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動能。

由於台灣的對外貿易依存度高,全球供應鏈在過20年有效串聯各國經濟運作,亦使得國際貿易活動快速成長,但近年中小企業的出口面臨挑戰,國際政經局勢與經貿環境皆出現重大變化,包括中國、印度、越南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勢力的崛起、全球經濟整合盛行等挑戰,為積極協助台灣企業順應環境,因應全球貿易的新局勢,台灣以往憑藉之傳統中小製造業,亟需進行升級轉型,才能提升其經濟競爭力,並持續保持經貿自由化及增加出口拓銷的能量,拓展海外市場。

我國各縣市擁有豐富而多元的地方特色產業,主要產業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2014年中小企業家數已占我國整體企業家97.6%之高,就業人數占全國就業人78.3%;而地方特色產業通常是以鄉、鎮、市或社區(部落、聚落)等為主,發展出的特色產品需具有當地特有的歷史性、文化性、獨特性或唯一性等特質之一,並運用當地素材、自然資源、傳統技藝、勞動力等,從事生產及提供服務,進而形成地方群聚之產業。在經濟成長趨緩之際,若能透過中小企業靈活的經營特質,適時提供必要的、有效的產業出口輔導策略,將有助於其展現穩定經濟波動及舒緩失業惡化之功能。

有鑑於我國中小企業的出口貢獻與出口傾向有逐年下降趨勢,為提振中小企業的出口表現KehoeRuhl (2013)的研究指出,若能提高新興貿易產1%的出口成長,將會帶動整體出口成10%以上。而「產業群聚」是已被世界各國認為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的不二法則,我國政府將找出各縣市具競爭力的產業聚落清單,並挖掘有意願出口與新興出口廠商,藉以創造新興貿易產品的貿易效益。為讓企業利用群聚效益,以節省許多有形、無形交易成本,處在群聚中廠商可以接觸到更多的上游供應商、共同合作夥伴、勞動力、市場資源、創新技術能力以及透過公會組織所分享到的商業資訊,比起其他單打獨鬥的競爭對手而言,群聚會使企業獲得更多的商業優勢,增加國際競爭力。

面對全球化的發展,今天的國際競爭是全球供應鏈對供應鏈的全新競爭,中小企業面對此一發展趨勢,應更加密切注意環境變化,掌握海外資訊,唯有透過上下游供應鏈體系的整合、周邊水平合作廠與中心廠的整合,積極爭取鏈結國際供應鏈,才能因應全球快速分工運籌的發展趨勢。而我國近年雖積極加TPPRCEP等區域經濟整合組織,但礙於政治情勢,加入進程緩慢,對於外貿依存度高、又屬於海島型開放經濟體系的我國影響甚大,也將影響中小企業廠商的出口經營策略。

產業群聚出口競爭力供應鏈整合中小企業轉型區域經濟整合FTA貿易協定手工具產業扣件產業產業升級高值化產品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