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他山之石:新加坡的新冠抗疫之路——經濟表現及疫情控制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他山之石:新加坡的新冠抗疫之路——經濟表現及疫情控制

余東洛  (2021/10/08)    《台經月刊第44卷第10期》

新加坡在疫情期間的總體經濟表現

新加坡的製造業及服務業,分占GDP約兩成及六成五的比重。新加坡貿工部及統計局公布的2020年第二季經濟統計數據顯示(注1),自2018年以來,GDP成長率呈現緩慢下滑趨勢,在疫情爆發的2020年則出現嚴重衰退,直到2021年第一季才再度重拾動能(圖1)。2020年第二季實質GDP年比下滑幅度達-15.6%,受傷最重的產業前幾名分別是:建築業(-35.9%)、旅宿業(-28.7%)、運輸及倉儲業(-25.4%),以及餐飲服務業(-25.1%)。零售業更在2020年5月出現年衰退52.1%的數字,創下自1986年有紀錄以來的最大跌幅。這些產業的特色是高度仰賴人力供給,由於防疫措施限縮人員往來邊境自由,特別是來自於馬來西亞、印度、中國等地的外籍移工,因此所受衝擊特別巨大。

 

1  新加坡實GDP年成長率變化

 

相對於衰退-6.9%的服務業而言,在過去幾年政府努力發展技術密集產業,如生物醫藥製造、電子和精密工程等領域之下,星國的製造業在疫情中表現穩健,除2019年小幅停滯(-1.5%)外,2020年未受疫情太大影響,重拾7.3%的成長力道,2021年前兩季更是寫下雙位數成長的佳績。由新加坡主要產業別GDP成長率變化(表1)可以看出,各產業領域在2021年上半年均出現好轉跡象。根據新加坡貿工部2021年8月報告指出,2021年經濟已經逐漸恢復活力,上修全年展望偏向樂觀,可望達到6~7%的成長率。

 

1  新加坡主要產業GDP成長率變化

 

新冠疫情在新加坡的起伏變化

眾所周知,新加坡的經濟與國際局勢高度連動。由於受過SARS及H1N1、禽流感等疫情的洗禮,因此當2019年年底於中國爆發時稱「武漢肺炎」的疫情時,政府單位迅速進入警戒狀態,在2020年伊始便於機場設立體溫檢測措施,元月下旬就由衛生部成立跨政府部門的工作小組,密切關注國內外事態發展。大約與東南亞各國時間相當,2020年1月下旬星國出現首例確診個案,2月起先行對中國籍旅客關閉邊境並停發入境簽證,並將「疾病爆發應對系統」(DORSCON)燈號調高到「橙色」等級,類似於台灣二級警戒的程度,延續至今。同月確診累積案例數超過百人,促使政府在3月中旬擴大邊境封鎖措施,禁止持有短期簽證之各國人士過境或入境星國。同年4月初起,實施為期兩個月的「阻斷措施」(Circuit Breaker),即一般所謂的封城管制,將商業及社交活動降至最低水準,上班族嚴格分流,一般非必要性之民生消費場合全面進行營業管制,以期仿效武漢經驗,在最短時間內遏止病毒的擴散(圖2、圖3)。

抗疫策略經濟復甦疫苗接種疫情控制檢測量能經濟紓困數位科技防疫措施社會韌性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