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韓流擴散策略與政策支援——以影視產業為例
賴逸芳 (2012/07/06) 《台經月刊第35卷第7期》
韓國歷經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金大中總統將文化產業明訂為韓國21世紀重要產業,試圖以文化立國提升國家競爭力。而近期觀察韓國政府傾力推展韓流的成效,不論是在台灣,引進韓劇的部數高於台灣自製戲劇的產量,促使NCC開始規範電視台在黃金時段至少一小時不得播映韓劇,或是在日本,由於韓流的肆虐還引發民眾抗議電視台。韓劇「大長今」不僅在東亞國家熱映,創造高收視與一源多用的效果,並帶動韓國觀光旅遊熱潮,甚至熱賣到中東國家。韓國政府有心經營、擴大韓流的版圖,而我國想要塑造台潮、台流、台味,必須先針對韓流縝密的擴散策略進行了解。
韓國影視內容外銷情形
根據韓國內容產業統計,其電視產業2009年的輸出額,以日本的6,528萬美元(62.6%)最多,其次為台灣1,157萬美元(11.1%)、中國634萬美元(6.1%)、香港448萬美元(4.3%)、泰國346萬美元(3.3%)等,顯示出整體輸出額約有95%集中在亞洲,其中又以日本為主(附圖)。
韓國電視產業依各類型的輸出額來看,2009年「電視連續劇」以9,648萬美元(92.5%)為最高,其次「娛樂」以474萬美元占4.5%的比重,與電視連續劇比較起來微不足道,其他「紀錄片」為103萬美元(1.0%)、「教養」為71萬美元(0.7%)、「動畫」為17萬美元(0.2%)、「音樂」為6,000美元(0.01%)。以增減率來看,2009年「電視連續劇」輸出與2008年比較增加約8.4%、近兩年年平均增加約8.5%。「娛樂」與2008年比較增加約184.2%、但近兩年年平均減少約22.2%。「動畫」與2008年比較減少約17.1%、近兩年年平均減少約42.6%(表1)。
附圖 2009年韓國電視節目主要輸出國家
表1 2007~2009年韓國不同類型電視節目輸出概況
韓潮擴散策略
(一)產品面:追求節目類型多樣化
由上述可知,韓國影視內容輸出集中在日本市場以及電視劇,單一市場的變動對其影響衝擊大,又根據台經院執行新聞局「影視產業趨勢研究」所了解,韓劇在日本市場的發展曾面臨停滯階段,因此該國積極研擬因應對策,其中包含「增加連續劇本身的多樣性」以及「擴大連續劇以外的類型輸出」。
1.增加連續劇本身的多樣性
在2003年「大長今」的成功之後,原來偏重於愛情片的韓劇也開始加入歷史劇,使題材變廣。
根據韓國DVD在日本的出租資料分析,可以清楚顯示韓流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4年開始,以「冬季戀歌」等純愛作品吸引了40歲以上的女性觀眾;第二階段是2007年左右,以「朱蒙」等歷史劇擴大40歲以上的男性觀眾族群;第三階段則是2010年後新一波韓流的復興,係靠人氣流行歌手促進10~30歲年輕女性的加入。
韓流擴散策略、影視內容輸出、軟實力經濟、影視產業外銷、韓國文化政策、內容多樣化、整合輸出模式、海外市場拓展、政府補助機制、國際品牌形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