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綠色新政」趨勢對我國能源政策之啟示
王琬靈 (2009/06/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6期》
全球經濟在2008年經歷一場上沖下洗的震盪。2008年中,油價飆漲至每桶147美元的天價,糧價飛升也在許多國家內造成糧食危機,隨後爆發的金融海嘯,嚴重衝擊世界經濟部門。面對自二戰以來全球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各國政府紛紛推出強勢的因應措施,主要國家央行都已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推出重大的財政方案以振興經濟,以展開大規模的救市行動。急遽的經濟衰退加上能源資源短缺的危機,促使各國思索如何更具效率地配置自然資本與金融資本。因此,除了降息或紓困等短期見效的政策外,代表產業經濟結構轉型的「綠色新政」,訴求建立一個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則逐漸為各國政府所重視。
綠色新政的發展背景與目標原則
「全球綠色新政」(Global Green New Deal, GGND)的概念原由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所提出,師法美國小羅斯福總統於1930年代提出,並結束經濟大蕭條的新政(New Deal),呼籲全球領袖於投資方面,轉向能夠創造更多工作機會的環境計畫,藉以修復支撐全球經濟的自然生態系統,以解決氣候變遷與經濟衰退的雙重危機。聯合國所倡導的綠色新政,短期目標為復甦全球經濟、挽救並創造就業機會;中期目標為減少碳依賴與減輕生態系統的破壞,並將經濟體導入一個潔淨並穩定的發展模式;長期目標則為深化永續性的經濟成長,並達成千禧年發展目標(MDGs,附注),於2025年前消除貧困。具體而言,聯合國提出計畫三大要點:(1)針對特定部門提出財政刺激方案,包括能源效率建築、永續性運輸系統、永續性能源、農業與水利等;(2)國內政策改革,包括重新檢討能源資源相關的補貼政策、政策誘因、稅費、土地利用、水資源管理、環境規範等;(3)國際政策協調與合作之改革,包括促進貿易自由化、加強國際援助、建立全球碳市場、技術發展與轉移等。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國際勞工組織共同發布的「綠色就業:邁向永續低碳世界的工作機會」報告,即提出綠色就業機會涵蓋能源供應業、運輸業、製造業、建築業、物質管理、零售業、農業及林業等(表1)。
由於當前各國主要產業均受重創,未來經濟復甦仰賴龐大的產業動能,因此愈來愈多的國家支持聯合國倡導的「綠色新政」,以走出經濟危機的主張。在經濟刺激方案裡,特別著重綠色能源產業的發展,可以說綠色經濟革命、創造綠領工作,已成為各國走出經濟泥沼的主流規劃。
表1 邁向綠色就業之工作機會
各國綠色新政之發展
(一)美國:復甦與再投資計畫
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自參選以來,即顯示其對新能源產業的關注,為擺脫經濟衰退,歐巴馬政府總額逾8,000億美元的振興方案,即涵蓋677億美元的「清潔、效率、美國能源」方案(復甦與再投資計畫"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Plan"),直接從事清潔能源與節能交通的發展。該經濟振興方案主要集中於五個方面,即改造聯邦政府辦公設施,提高其能源效率;大力投資公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升級學校硬體設施、安裝節能系統;普及寬頻及網路應用;改進醫院設施。其中「清潔、效率、美國能源」方案近二分之一的經費投入於智慧電網、先進電池科技與能源效率之提升,近三分之一的經費分10年用於節能與綠色工作的稅負抵減,另有約140億美元投入綠建築與住家耐候化(weatherization),藉公共大樓與中低收入戶的舊宅翻新,以達建築節能目的。
綠色新政、低碳經濟、再生能源、綠領工作、經濟振興、能源效率、清潔能源、財政刺激、全球合作、能源政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