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從溫室氣體減量邁向生物多樣性維護的國際永續新趨勢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從溫室氣體減量邁向生物多樣性維護的國際永續新趨勢

陳芳全  (2024/10/14)    《台經月刊第47卷第10期》

除了全球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的影響外,生物多樣性喪失亦為全球性危機。為因應相關課題,國際社會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邁入保護生物多樣性。無論是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及國際溫室氣體減量皆應為永續作為的共同目標,在全球倡議中對於環境保護、國際合作與永續目標具正向共識,並藉各項措施推動氣候變遷因應與相關報告書揭露框架的建立,結合兩者提升永續經營作為與投入將具相輔相成效果。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17項目標中,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多個面向,以解決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並促進永續發展,其中第13項、第15項皆扣合溫室氣體減量與生物多樣性的維持。而爾來科學趨勢、國際組織暨各國新聞、刊物和國際協議中如「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巴黎協定」(The Paris Agreement)、《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格拉斯哥氣候協議」(Glasgow Climate Pact)、《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之討論,除了全球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的影響外,生物多樣性喪失亦為全球性危機。為了因應相關課題,國際社會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邁入保護生物多樣性。

然而何謂生物多樣性?與溫室氣體減量專案及其價值如何連結?在減少碳排放同時進一步維護生物多樣性,與生活世界的實際意義扣合,藉由永續作為、意識改變等,以減緩氣候變遷和維持環境韌性為目的,並於永續報告書中呈現;本文將簡述有關目標與其內涵,並關注企業在實現永續發展的角色。

 

《生物多樣性公約》為一項全球性協議,強調生態系的重要性,並呼籲各國採取措施保護物種、棲息地及基因資源。其主要目標之一即是減少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度,以確保環境永續,同步扣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調適」內涵。

 

溫室氣體減量與生物多樣性維護的重要性

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es, GHGs)的排放對全球氣候變遷產生深遠影響,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已制定減少GHGs排放的政策。例如巴黎協定旨在限制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並要求各國提交自願性的減排目標,企業也受到壓力需制定減碳策略,以實現符合永續發展的經營模式。

「生物多樣性」一詞蘊含豐富,在生態學而言,多指出來自於1988年學者Wilson所撰一書中之概念,而後發展為泛指地球上各種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的遺傳基因,以及由這些生物與環境所構成的各種生態系,共包括三個層次:(1)種內(基因差異)―單一種生物的遺傳變異,物種的遺傳多樣性愈豐富,對環境變動的適應能力就愈強;(2)種間(物種多樣性)―不同物種的多樣性,使整個生態系網路複雜化,其中的交互關係如競爭、掠食、共生等關係彼此互補性愈高,則生態系將趨於穩定(Richard et al., 2007)(3)生態系多樣性―生物、環境組成的生態複合體多樣性。

溫室氣體減量生物多樣性維護國際合作永續發展氣候變遷企業減碳碳匯專案生態系統穩定自然資源保護巴黎協定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