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歐盟建構系統創新 RTL集團獲利數位匯流
陳碧芬、何文楨 (2013/10/07) 《台經月刊第36卷第10期》
系統創新的意義
從上個世紀末以來,資通訊技術(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就是創新的泉源,ICT促成眾多技術的連結與整合,且應用領域廣泛,是當代「通用技術」(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 GPTs)家族的要角(Karlsson et al., 2010: 5,注1)。通用技術的包山包海特性,可以大範圍地改善多面向經濟力,而「創新互補」的強項也能讓出現疲弱的研發生產力有了創新成果。就技術、產品和服務而論,ICT包含了硬體、軟體和服務,以及範圍相當廣泛的資訊、網路、電信與通訊領域。就地域而論,從歐洲到世界各地市場,ICT影響了客戶和供應商之間的關係,包括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服務和市場組織。雖然如此,各國或地區在運用ICT上有很大的差異,也被認定為各國生產力、經濟增長、政策效率的關鍵要素之一。
Karlsson等人(2008:67,注2)進而就區域創新系統(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RIS)討論ICT的功能,指出兩者關係為緊密相連、相互影響,其中,ICT的包融度和應用性,是區域創新系統之所以能夠運作的一項重要因素,而區域創新系統架構起來的結構與層級,可以帶動專門適合區域內應用或標準門檻設定的ICT技術。
根據歐盟執委會主要政策智庫「聯合研究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re, JRC)在分析資通訊技術運用於社會和經濟發展後說明,隨著資訊的豐富度和數位載具的多元化,歐盟在政策研擬過程需要能夠清楚掌握數位化落實的適當性,可以針對不同社群、不同年齡、不同產業等進行溝通,並促成各界均能善用資訊及ICT技術,進而培養出所有歐洲公民應該具備的「數位能耐」(digital Competence),且從出生到終身都應加以學習,作為「歐盟八大關鍵能力」之一(Kirsti Ala-Mutka, 2011,注3),這也就是「歐盟2020」(Europe 2020)戰略的旗艦措施之一:「歐洲數位議程」(Digital Agenda for Europe, DAE)的宗旨。
為推動並厚實歐洲的數位能耐,執委會所提的政策已從許多方向朝著目標前進,例如:旗下的「資訊社會與媒體總署」(DG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Media, INFSO)強調數位社會的包容性、「企業暨產業總署」(DG Enterprise and Industry, ENTR)推動資通訊技能作為創新與產業發展的必要項目、「教育與文化總署」(DG Education and Culture, EAC)把數位能耐著重於終生學習的要點之一、「社會及包容總署」(DG Employment, Social Affairs and Inclusion, EMPL)則認定數位能耐是新工作所需的新技能,諸如此類的政策意涵及前瞻。ICT及數位匯流已不再是單純的技術產出,而是攸關歐洲人在生活、工作與學習當中經歷的所有議題。
JRC/IPTS也因應數位匯流帶來的多元社會及政策研擬需求,2012年新增一項數位經濟研究計畫(Digital Economy Research Programme),盤點歐盟和世界各地的數位發展相關政策、E化商業模式研究報告,邀請經濟學者共同討論,將成果作為歐洲數位議程(DAE)的政策參考(Bertin Martens, 2013,注4)。
歐盟布局數位ICT的跨領域、大範圍策略,與英國國家科學技術藝術基金會(NESTA)於2013年1月倡議的「系統創新」(system innovation)概念,不謀而合。Mulgan及Leadbeater(2013:6,注5)指出,系統創新包括四項強大的新意組合:
數位匯流、歐盟政策、RTL集團、系統創新、ICT發展、單一市場、數位經濟、媒體整合、內容產業、歐洲數位議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