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2018年兩岸經貿關係之展望
譚瑾瑜 (2018/01/09) 《台經月刊第41卷第1期》
近幾年來,兩岸經貿關係出現數度轉折:自2014年「太陽花學運」後,兩岸已簽署完成的服務貿易協議在立法院未能完成審議程序而無法生效,ECFA後續協議也難以繼續。而至2016年台灣政黨輪替、換黨執政後,中共方面以兩岸缺乏政治互信基礎為由,中斷了兩岸官方互動交流,過去兩岸官方所建立的經濟、產業合作機制也隨之停擺。2017年年初美國新總統川普就任,11月並展開亞洲之行,對於亞太經濟整合形勢乃至全球經貿發展都造成影響;而中共也於2017年10月下旬舉行召開「十九大」,確立「習核心」之高層領導權結構,以及未來五年中國大陸經濟社會建設方向和中長期發展願景。新形勢下美國全球經貿政策,以及中國大陸經濟政策和對台策略,都將影響並牽動兩岸經貿關係的未來發展。
以下先回顧2017年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情勢,再就2018年兩岸經貿關係之展望進行分析。
2017年兩岸經貿關係之回顧
2017年兩岸經濟情勢之發展,受到國內外經濟情勢變化、中國大陸對台經濟策略運用,以及中、台雙方政府彼此在兩岸政策、議題相互過招、角力之影響,使得兩岸經貿關係呈現出以下的發展趨勢:
1.中國大陸來台觀光客和陸生減少,衝擊台灣觀光產業和高等教育產業之發展。以中國大陸來台觀光為例,依據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統計,2017年1~9月中國大陸人民來台總人數為195萬人次,較上年同期減少31.5%,其中觀光活動為142.7萬人次,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37.3%。
2.雖然兩岸官方互動交流停擺,但兩岸民間經濟合作仍持續進行,兩岸貿易維持榮景,台灣對中國大陸仍享有大量的貿易順差。2017年1~9月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為663.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22.8%,進口為362.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2.7%,台灣對中國大陸貿易順差仍達300.9億美元。
3.中共涉台機構重要領導幹部,包括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國台辦副主任等換血,未來外交體系、國際專才將主導中共對台政策路線,在堅持「一中」底線,並採取軟硬兼施的策略之下,或不利於台灣未來拓展國際經貿空間。
4.中共主要攏絡對象仍是「三中一青」,甚至推動「一代一線」,透過持續發展兩岸青創基地吸引台灣創業青年進駐,並支持高校甄聘台灣謀職博士前往任教,顯示台灣青年為當前中共政策吸納的重點。
兩岸經貿政策、一帶一路、CPTPP、經濟融合、產業競合、十九大、亞太整合、新南向政策、經濟戰略、區域競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