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國際面】世界主要國家能源轉型政策推動做法與借鏡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國際面】世界主要國家能源轉型政策推動做法與借鏡

鄭雅文  (2018/06/08)    《台經月刊第41卷第6期》

能源轉型(Energy Transition)意指能源系統結構之變革,歷史上已發生多次能源轉型,其轉換過程可為數十年或數百年。人類社會在工業革命前以畜力與木材、稻稈等生物質支撐部分生活與生產活動,工業革命後則由煤和其他化石能源逐步取代,現今為了因應氣候變遷及化石能源資源蘊藏有限的因素,朝向以太陽能、風能、生質能等多樣再生能源為主的低碳能源系統轉型,並將能源效率視為第五種能源。

本文首先將概述近年國際能源轉型思潮的發展背景與趨勢,再研析德國及日本等兩個世界主要國家能源轉型政策內涵、推動方式及未來政策走向,最後綜整這些國家推動能源轉型政策的方法,提出可供我國借鏡之處。

 

近年國際能源轉型思潮

研析國際間能源議題之演變,從化石燃料移轉至再生能源的起點可回溯至七○年代的石油危機,當時氣候議題尚未成為公共焦點。大約同時期,全球智庫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於1972年發表的「增長的極限」(The Limits to Growth)報告,預言人類社會的發展將受環境與資源的限制,必須謹慎取得平衡才能永久存續。此份報告及石油危機促使各國採取不同的因應措施,例如:丹麥開始發展再生能源、美國為推廣再生能源投入相當可觀的研究經費、西德與法國則是轉向應用核能。過去能源轉型在各國內部持續進行,但這個名詞在2015年左右才開始在國際間廣泛使用,並在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締約國大會(Conference for the Parties, COP)中與再生能源一同成為討論焦點。

除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締約國大會,各國亦透過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G7、G20等國際經濟合作組織等進行能源對話及合作。由於從國際經濟合作組織間的能源對話,可了解其成員對能源議題的看法,亦可與其國內政策推動相對照,以下將簡要解析近年相關國際能源議題討論及趨勢。

(一COP 21前國際能源議題發展

在COP 21以前,國際經濟合作組織中對能源議題的討論以能源安全與永續發展為主要考量,能源部門的減排行動則在氣候變遷相關會議中有所討論。在APEC探討的能源議題包含低碳能源、低碳永續運輸、能源效率、能源智慧社區、綠色貿易與投資環境、降低化石燃料補貼、降低能源密集度、能源市場的永續性與效率、穩定天然氣基礎設施的投資、區域內油氣與非傳統油氣探勘開發以及能源韌性等。

由世界工業大國組成的G7則強調低碳經濟轉型、歐盟能源安全、天然氣市場自由化、能源組合多元化、能源效率、高品質能源基礎建設、能源部門的網路安全,以及能源科技的創新投資等發展。G7於2015年的共同宣言中,把碳捕捉與封存技術國家共同進行大規模示範計畫、以安全負責的方式開發頁岩氣與非傳統能源、消除不具效率的化石燃料補貼,與電力供給安全等項目納入討論範圍。

能源轉型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碳中和能源政策電力市場綠色科技能源自主氣候變遷低碳經濟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