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電信事業個資保護問題初探——以美國為例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電信事業個資保護問題初探——以美國為例

黃姿婷  (2023/09/08)    《台經月刊第46卷第9期》

資料洩漏與個資安全事件屢發於各行業中,但人們高度仰賴手機與通訊網路服務,電信事業個資保護之監管乃各國當務之急。美國近年持續加強、關注電信業者個資保護之監管措施,尤其更加投入於電信業者所提供的網路、線上平台之監管,以因應快速發展的數位科技和日益複雜的資訊環境。美國政府和立法機構亦積極探討如何更有效地保護個人資料,防範資料洩漏和不當使用,並加強對業者的監督與合規要求。

 

拜科技發達、網路高度普及所賜,日常生活中早已離不開手機、網路之使用,真實與線上的界線逐漸模糊化,人們得以在網路世界開啟第二人生或作為現實生活的延續。然而,當人們將線上視為真實的化身,透過手機與家人朋友聯繫、在社群媒體上展演自己的生活,無所不在的定位系統、電子支付、線上刷卡等個人資料使用行為,逐漸引起各界對使用者個資保護的重視。

我國電信事業個資保護監管方面,主要依據《個人資料保護法》、《電信管理法》兩部法規。《個人資料保護法》旨為保護個人隱私權與個人資訊安全,公私部門須依法處理個人資料,並確保消費者/使用者資料的正確性、安全性和保密性;《電信管理法》第8條中規範電信事業應保障通信祕密,並確保其從業人員嚴守通信祕密。

綜上所述,雖資料洩漏與個資安全事件屢發於各行業中,但人們高度仰賴手機與通訊網路服務,電信事業個資保護之監管,乃各國當務之急。然,我國電信事業個資保護之監管仍過於籠統,似乎無法跟上現今人們的使用情況。因此本文首先將爬梳美國電信事業個資保護之監管法規,再介紹美國政府2021~2023年之政策發布、調整措施,供我國政府參考借鑑,也期待能喚起國人對於個人資料的保護意識。

 

ATIS試圖描繪數位身分驗證之應用場景,並提出新的數位身分驗證模型「SSI模型」,此模型具可攜帶性與便利性,同時使用者亦可自主篩選欲分享的個人資訊予驗證方,將可提高敏感資料之保護,減少個資洩漏風險。

 

美國電信事業個資保護監管法規概述

美國電信事業在處理個人資料時,必須遵守多項法規,以確保消費者的個人資料得到適當的保護和安全。以下列出與美國電信事業個資保護相關的主要法規(表1)。

個資保護電信業資料隱私監管措施數位身分驗證數據洩漏資料透明度消費者隱私權法規調整數位安全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