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放眼印度新興服務業——軟體與委外服務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放眼印度新興服務業——軟體與委外服務

吳德鳳  (2005/12/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12期》

旭日東升IT軟體產業

印度,1947年獨立以來,為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乃因應國內外政經環境的變遷,擬定其發展政策,在首任總理尼赫(Javaharlal Nehru, 1947~1964)的帶領下,19503月成立國家級的計畫委員(The Planning Commission),尤其是擬定「五年計畫(Five Year Plan),規劃印度未來五年的前景,評估且描繪出具體、可行、適當,且具有發展性的經濟發展計畫。該五年計畫稱之為「一五計畫(1951~1956),取其名為第一個五年計畫的意思。1951年起,在計畫委員會的擘劃下,每五年即配合新的發展目標,有一新階段的五年計畫,至今已進入第十個五年計畫(「十五計畫」Tenth Five Year Plan, 2002~2007)階段。

(一)透過優惠政策,扶植軟體產業

早在一五計畫擬定之初,尼赫魯即有感於發展高科技才能振興印度,因此,此後的五年計畫多巨額投資在教育、培訓及服務等領域,尤其全國設立七所印度理工學(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IIT)IT產業人才的養成更是功不可沒。根據印度官方統計,一五計畫,印度投入科技領域的支出2億盧比,二五計(1956-1961)投入6.7億盧比,時至五五計(1974-1979),科技領域的投入呈現三位數,138.1億盧比1984年,拉吉(Rajiv Gandhi)上任總(1984~1989),由於其熱衷科技,並計畫性地推動資訊科(IT)產業,甚至贏得「電腦總理」之名1991年,納拉辛(P.V. Narasimha Rao)新任總(1991~1996)後,不僅在八五計(1992~1997)中投IT領域的經費高938.8億盧比,更積極地透過相關優惠政策扶持軟體產業,如免徵出口軟體商的所得稅等。

(二)優秀數學頭腦,寫出最佳軟體

IT產業的產值組成包括:硬體、軟體與服務,ITESIT-enabled services意指企業流程委外及與流程相關IT技術支援服務)。而印度選擇重點發展軟體產業其來有自,早  年代,享有印度的軟體之父盛名的柯(F. C. Kohli)即將軟體概念引入印度,其甚至   年代各國大力開發電腦硬體,且視軟體為免費亦不能獲利的同時,主張印度貧窮不具有開發硬體所需的基礎設施與資金,而印度人有優秀的數學頭腦,絕對可以寫出最好的軟體。此後,在一批有志之士的大力倡導,且積極遊說政府塑造發展軟體產業的有利環境,以及民間組織印度軟體協會的鼓吹下,拉吉甘地在總理任內放寬電腦進出口的限制,致使印度軟體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1998年,印度政府成立國家資訊技術特別小組,並制訂印度資訊技術行動計畫,透過賦稅、投資、貸款等範疇的優惠措施,以全面推IT產業,甚至為了全力扶植軟體產業,1999年成立資訊科技(Ministr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T),專責國IT產業政策。

印度軟體產業資訊技術外包(ITO)商業流程外包(BPO)印度政府政策IT委外服務軟體出口全球市場競爭優勢數學人才IT基礎建設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