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在歐美日看見能源政策新世紀
李佳頤 (2008/11/05) 《台經月刊第31卷第11期》
根據EIA預估,全球對於能源的消費從2005~2030年將成長50%,其中OECD會員國的能源需求成長率為19%,非會員國則為85%。油價部分,全球面臨的能源價格可說是屢破記錄,2007年的價格幾乎是2003年同一期的三倍,2008年第三季更高達一桶147美元,而推升油價高漲的原因可歸納成五個因素,(1)亞洲以及中東國家快速的經濟發展需求;(2)2005年以後OPEC會員國沒有再增加石油產能;(3)石油探勘與開發的成本增加;(4)商品價格的全面增長;(5)弱勢美元導致以美金計價的油價飆漲。
油價高漲最先受到衝擊的當屬產業成本增加,也因物價的上漲進而影響家庭支出,而面對兩次石油危機以及石油蘊藏地的地緣政治問題,在歐美日國家的政策中,多半從根本的作法予以改善,如更有效率地使用能源、或採用替代能源以減少對石油的倚賴;此外面對氣候變遷,以及乾淨能源(Clean Energy)市場的潛在商機,也顯見出歐美日面對油價問題時不同的政策思惟。
歐盟改變對能源使用的態度
2006年3月,歐洲聯盟以嚴正的態度開始思索能源使用的處境。經過二次大戰、石油危機、2006年1月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天然氣的紛爭,歐盟體驗到擁有豐富石油蘊藏地的區域,帶有過多的地緣政治意涵,若能減少對於能源的依賴,代表能更佳確保國家安全不受威脅,因而發表了一份「綠色白皮書」(Green Paper),主要是達成三個政策方向共識:包括對於環境的維護、促進歐盟更具競爭力以及安全性、能源進口和內部能源供給議題。
(一)現今歐盟的能源使用概況
以部門別來看,運輸是最主要的能源消耗部門,比重達20%,當中有98%是依賴石油的消耗,故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達26%。過去30年間歐盟民眾平均每天用車的公里數為17km,現今則增加到平均35km;貨物的運輸部分,陸運占了45%,到了2010年預計將會持續增加。而另一個歐盟內部最大的能源使用是在建築物的部分,消耗40%的能源量,且建物本身還有許多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有待改進,如沒有效率的照明系統,以及冷熱裝備系統。
若以統計數據來看,歐盟最終使用部門(End-Use Sector)中,2005年的運輸部門使用達3億3,200萬噸的用油量,預估到了2020年將會增加到4億噸,而家計單位則由2億8,000萬噸增加到3億3,800萬噸;至於能源節省潛力部分,是以運輸部門可改善的量最多,但若以最高的能源節省潛力來看,是以商業建築的30%最高,其次是家計單位的27%(表1)。
表 1 歐盟最終能源部門使用概況
(二)面對高油價以及能源問題,歐盟提列十項行動計畫
過去歐盟會員國之間對於能源議題沒有太過密切的合作或交集,因此強化合作關係是首要任務,對此歐盟提列了新的歐洲能源政策(European Energy Policy),並提列十項行動計畫要點(The Ten Point Action Plan),包括改善內部能源市場的使用、當會員國發生能源危機時,建立互助機制、改善歐盟排放交易制度使其能真正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並投資乾淨能源、加強整個歐盟體系中對於能源的使用效率、提倡對再生能源的使用,如風力、核能、生質燃料等,以更乾淨以及有效率的方式生產、發展礦物燃料低碳排放技術、確保核能安全與保障,和改善對歐洲能源供需市場的掌握。
能源需求、油價、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瑞典無油國、歐盟能源政策、替代能源、國際市場、氣候變遷、能源安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