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日本海洋產業政策及發展策略研究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日本海洋產業政策及發展策略研究

曾建穎  (2020/10/08)    《台經月刊第43卷第10期》

日本同樣與台灣一樣陸地生存面積狹小且四周為廣袤的海洋,過去其較重視的海洋產業為漁業、水產加工、海運與造船等。但隨國際對海洋的重視已不限於傳統利用海洋方式,而是必須更有戰略、前瞻與永續性地看待海洋時,日本政府也跟上此股潮流,採取保護與利用的觀點,擬定更全面的海洋政策,以促進海洋產業永續發展。以下先探討日本海洋產業現況,並從現階段日本海洋政策,探析日本海洋產業策略與專用區區劃選定原則,進而勾勒出日本海洋產業思維。
 

海洋產業現況

依海洋產業研究會所作的「海洋產業構造及規模調查研究」顯示,日本海洋產業涉及的行業相當多元,但原則上可分為海洋空間活動型、海洋資源活用型與原料服務供給型三大類。其中海洋空間活動型之產業別也較為複雜,包括海洋資源探勘、挖掘與採集,如:漁業、砂石業、原油與天然氣等;利用海洋空間事業則包括:港口經營、船運、海上娛樂等;海洋空間建築管理則以海港港灣建設與海洋廢棄物處理為主。而其餘兩類型則較為單純,其中海洋資源活動型多為水產與其加工產業,原料與服務供給型則為提供漁業或船運所需之服務,如:製冰、船舶修理等。

在海洋產業產值方面,根據2018年海洋產業構造規模調查研究顯示,以2014年為例,日本海洋產業產值約21.6兆日圓,從業人員約102.8萬人。其中海洋產值以海洋空間活動占最大宗,約9.49兆日圓,占總海洋產值約44%;海洋資源活用型約有5.41兆日圓,占總海洋產值約25%;原料與服務供給型約有6.64兆日圓,占總產值約31%(表1、圖1)。
 

表1  日本海洋產業結構與產值

 

圖1 2014年日本海洋產業結構

 

另依據2010年海洋活動調查與振興情形調查報告,與2018年海洋產業構造規模調查研究中顯示,日本海洋產業自2005年之20.7兆日圓至2008年成長為24.3兆日圓,但2014年時僅為21.6兆日圓,可能為受到2008年金融海嘯與2011年311海嘯影響之故,日本海洋產業產值反而呈現衰退之勢(圖2)。

 

圖2  日本海洋產業總值趨勢

 

海洋產業政策

日本主張之專屬經濟海域加上大陸礁層面積達447萬平方公里,遠超過日本陸地面積,但日本過往對於海洋產業發展主要是直接撈捕利用的漁業,以及利用海洋作為運輸媒介的造船或海運為大宗。然當日本脫離戰爭陰霾走向高度經濟發展的同時,開始發生嚴重公害事件後,日本政府開始對於廢水、廢棄物排放海洋的行為進行適當管制,1970年為健全環保法規與體制,修正與新增《公害犯罪處罰法》、《下水道法》等14項法律;至1996年日本批准《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開始依據條約修正法律。

海洋基本計畫海洋資源開發離岸風機郵輪觀光漁業管理次世代技術海洋政策產業競爭力環保永續跨部門協調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