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台灣產業未來新興機會掃描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台灣產業未來新興機會掃描

林欣吾 ‧ 李煥仁 ‧ 王睦鈞  (2006/04/05)    《台經月刊第29卷第4期》

台灣產業創新正進入關鍵期

我國是一個典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系50多年來透過出口擴張、進口替代、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自由化發展軌跡,經濟體系規模迅速成長。在這一段產業發展歷程中,經濟的發展有多次的轉折點,而從我國過去成功發展科技產業之歷程觀察,把握適當時機發展資訊科技相關產業,造就過20幾年的經濟成長,是一個可以在全球引以為傲之經驗。 

從最近十年之產業發展方向觀察,國內集中資源推動十大新興工業發展策略,成功協助製造業突破瓶頸開拓新空間,讓台灣發展新興工業的經驗足供作為國外學習對象。然而2000年之後,國內早期大力推動的高科技產業,相當大的比例已經外移到海外生產,一向引以為傲的電子資訊產業也因開發中國家低成本之競爭,面臨國際競爭力衰退的危機。事實上,過去國內大力推動之新興產業,無論從技術成熟度或附加價值高低來看,一大部分已不能稱之為新興產業。在上述情況下,政府過去對於產業創新以及新興產業決策模式,其在思維方向與作法上有重新調整的必要。

從台灣、韓國之經驗,藉由科技創新帶動產業發展進而繁榮經濟,是新興工業國將來邁入已開發國家的重要關鍵。過去,台灣的科技創新一直處於追趕者角色,然而現階段在跨向已開發國家門檻,部分領域逐漸可達到爭取領先機會的階段。然而,台灣在朝向已開發國家轉型,技術發展較以往更為動態、複雜,更必須掌握未來全球主流趨勢,以全方位思維凝聚各界共識,將有限資源投入最適技術領域。同時,並由相關科技單位研擬策略,整合民間力量致力未來科技產業的創新與發展。

從全球產業創新經驗,先進國家在技術累積和競爭模式,與開發中國家大不相同,例如:日、英、德等在規劃未來科技創新方向時,多以廣泛的全球趨勢掃描為基礎,進行技術前瞻運作,調整資源事先布局,為未來科技發展扎根。積極邁向已開發國家的韓國、澳洲等,亦1990年代開始進行趨勢掃描與前瞻,找出新的成長引擎,協調資源致力發展。從國外借鏡中,台灣未來如果能透過更為科學、嚴謹及適當的運作,從趨勢匯集分析協助短期、中長期的規劃,將會相當有助於我國科技及新興產業發展的資源投入,以及發展決策的形成。

因此,本文將從全球環境趨勢掃描的重要結果作為基礎,考量目前國內產業的發展能量,包括長期所累積的優勢地位,提出台灣未來具有創新機會的幾個領域,以供各界參考。

 

趨勢掃描:全球未來的產業創新方向

從過去國內產業創新之過程可以發現,不論是新興策略性產業或新興技術,多以「快速追趕」作為產業創新的基本精神,對於產業或技術的「未來可能演進方向」等,較缺乏對應的研究成果提供具體的未來性資訊分析參考,這或許是國內原本就缺乏相關人才、研究機會及研究能量。但目前國內的研發能量正逐步走向技術自主的階段,未來對於產業創新、新興產業策略、新興技術發展等,對未來發展具有不確定性之議題,都有必要建立起相關的研究能量。

台灣產業創新全球趨勢掃描資通訊產業綠色產業生技與養生跨領域技術應用公共建設出口技術前瞻永續發展人口老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