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經濟變.辨.辯】我國負載管理推動機制與方案分析及改善策略研究

 

台經月刊

 

【經濟變.辨.辯】我國負載管理推動機制與方案分析及改善策略研究

施恩、黃奕儒、古文潔、王巍興  (2015/06/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6期》

國內台電公司推行需求面管理策略(Demand-Side Management, DSM),引進包括可停電力、時間電價與需量反應機制等措施,已有相當歷史,唯現階段需求面管理措施出現成長停滯的瓶頸,需進一步檢討改善,因此針對現有負載管理方案與未來住商用戶方案提出建議與修正。本文首先介紹台電公司現行需求面管理方案之推動現況,並提出改善措施;其次分析推動住商用戶方案的可行性措施,透過用戶問卷調查,探討用戶對於需量反應方案的認知度與實際感受,結合國外電業做法,研擬相關因應策略。

 

需求面管理與需量反應介紹

(一)需求面管理介紹

能源需求面管理係指政府、能源供應公司及能源使用者,藉由經濟誘因或技術方法,調整消費端能源需量的政策、方案或措施,來達成節能減碳,有利於整體社會永續發展之目的(許志義,2009)。需求面管理的目標(圖1)可區分為節約能源及需量反應,節約能源係指減少能源消耗、有效利用能源資源;而需量反應則為透過優惠誘因,使用戶移轉或降低尖峰期間用電的一種手段,其中又可區分為負載管理及需量交易兩種方法。若用戶轉移用電,可達到均衡尖離峰負載、提高電力使用效率,以避免機組調度不足等問題發生。相對於節約能源可能會對電業帶來收入減少的影響,需量反應不論對於電業或是政府來說都會帶來效益。由於當前我國需量反應的負載管理推動上碰上瓶頸,因此本文將針對需量反應部分進行探討。

 

1 需求面管理範圍

 

(二)需量反應方案類型

需量反應之類型主要分為誘因型需量反應(Incentive-Based Programs)與時間型需量反應方案(Time-Based Programs),而此兩類又各有多種方案。以誘因為基礎的需量反應,透過使用機會成本的概念,當使用者願意改變用電行為則給予相對應之補償或報酬,促使用戶自主性降載;而時間型需量反應方案是以價格為基礎的需量反應,以調整需求彈性方式誘使用戶改變用電行為(表1)。

 

1 需量反應類型

 

現行需量反應負載管理措施方案檢討及修正策略

(一)台電公司需量反應措施檢討做法

台電公司目前之電力需求端管理措施,包括八類減少用電措施,依其內容不同命名為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一)~(四)及臨時性減少用電措施(一)~(四)、空調週期性暫停用電、儲冷式空調系統離峰用電優惠電價。然而由於現行方案無法合理反應用戶實際抑低情形,以及用戶參與並不踴躍等因素,近期台電公司已檢討過去八類減少用電措施,進一步提出方案的修正方式,其最主要的調整方向如下:

需求面管理需量反應緊急尖峰電價直接負載控制台電修正方案住商用戶電費誘因需量競價電力調度市場機制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