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論

 

【FINDIT/專家評論】離岸風電扶植在地化產業發展 浮動式風場計畫即將展開

鄭佳欣  (2023/12/26)    《FINDIT》

一、再生能源領域獲投

1.印度再生能源公司Hero Future Energies4.5億美元投資

印度工業集團Hero Group旗下子公司Hero Future Energies成立於2012年,為一家獨立發電廠(Independent Power Producer,IPP),具備自行發電、輸電、配電能力,該公司於孟加拉、越南、新加坡、烏克蘭和英國皆有布局風能、太陽能、混合動力和分佈式太陽能,目前已擁有約1.6 GW的能源項目,可作為潔淨能源來源。Hero Future Energies公司於2022年9月宣布獲得4.5億美元投資,此輪投資由Kohlberg Kravis Roberts領投,母公司Hero Group參投,本輪資金將用於擴大市場以及提升太陽能、風能、電池儲存和綠色氫能等技術之產能與研發能力,有助於加速印度的能源轉型,因應2030年印度過半電力來自非化石燃料的目標。(Hero Future Energies:https://pse.is/4gh224、THE ECONOMIC TIMES:https://pse.is/4j4mfx)

 

二、儲能領域獲投

1.美國充電站公司Zeplug2.39億美元投資

美國Zeplug公司成立於2014年,為電動車提供充電解決方案及維護服務,其充電站基礎設施可為企業、個人、房地產開發商及汽車經銷商提供安裝及營運服務,透過每月向客戶收取訂閱費用作為主要收入來源,此外,該公司市場布局主要位於歐洲,美國市場正在不斷擴張中。目前Zeplug公司已與Audi、BMW、Volvo、VW Zeplug等18家OEM廠進行合作。Zeplug公司於2022年9月宣布獲得ICG Infra公司2.39億美元投資,資金將用於加速擴張歐洲和美國的市場版圖。(ICG:https://pse.is/4k3cxr、Reuters:https://pse.is/4j32d2)

2.美國發電機公司Mainspring Energy1.4億美元投資

美國Mainspring Energy公司成立於2010年,是一家沼氣和氫氣等燃料的新型發電機技術的開發商,團隊成員為Stanford工程師,該公司透過將燃料轉化為電能的高效方法,成功開發第一台線性發電機,期望以一種全新的方法生產潔淨電力。Mainspring Energy公司於2022年5月與溫控工業REIT、物流解決方案供應商Lineage Logistics簽署協議時便獲得1.51億美元E1輪投資,於2022年9月宣布再獲得1.4億美元E2輪投資,本輪由Lightrock領投,Bill Gates、Canada Pension Plan Investment Board、Fine Structure Venture、Hanwha Systems、Khosla Ventures、Princeville Capital、Shell Ventures等投資人跟投,Mainspring Energy公司E輪共計募得約2.9億美元。E輪資金將用於開發新的線性發電機模型,並加速商業、工業和電網等對發電機的使用,此外,該公司發電機具備靈活且彈性的燃料與電力切換能力,亦有助於快速部署離峰與尖峰用電。(CISION:https://pse.is/4jcmg9、https://pse.is/4j3xqa)

3.美國發電機公司Moxion Power1億美元B輪投資

美國Moxion Power公司成立於2020年,生產移動式發電機,為建築、現場活動、娛樂、數據中心、醫療和電動化運輸產業客戶提供臨時用電服務,其中發電機組具有與傳統拖車和柴油發電機相同尺寸、運作時間及效能,亦有潔淨、完全安靜及負載靈活性供電等特性。該公司物流團隊可透過遠端監控發電機組電力情形,以及時提供電池充電及更換服務,因此客戶不必擔心電量耗盡的問題。Moxion Power公司於今年9月宣布獲得由Tamarack Global領投,Climate Pledge Fund、Energy Impact Partners、Enterprise Holding Ventures、Marubeni、Microsoft Climate Innovation Fund、Rocketship.vc、Suffolk Technologies、Sunbelt Rentals等投資人參投的1億美元B輪投資,資金將用於擴大2個製造工廠的生產規模,以滿足未來對移動式儲能產品不斷增加的需求,不僅有助於推動潔淨能源的使用,亦有助於達到ESG電動化的目標。(Businesswire:https://pse.is/4hf476、Y Combinator:https://pse.is/4jlcle)

 

三、碳捕獲與封存領域獲投

1.美國碳捕獲與封存公司Trace Midstream4億美元投資

美國Trace Midstream公司成立於2018年,主要業務為開發北美地區碳捕獲與封存(CCS)及提供所需之服務及基礎設施,該公司透過捕獲排放在外的二氧化碳,永久封存於地下的過程,以減少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Trace Midstream公司於2022年9月獲得Quantum Energy Partners公司4億美元的投資,資金用途將投入北美地區CCS項目開發及基礎設施的部署,以加速達到淨零碳排目標。(Businesswire:https://pse.is/4k3xex)

 

四、能源產業要聞

1. 臺灣浮動式風場計畫即將展開

經濟部能源局將在111年底前公布「浮式風場示範計畫」選商規則,以推動臺灣離岸風電產業發展。離岸風電開發商貝富新能源(BlueFloat Energy)也宣布,將投資浮式示範風場計畫,並已在新竹外海提出1GW商業浮動式風場計畫。該計畫浮式風機容量高達1 GW,占地約125平方公里,預計在2028年至2029年投入商業運轉。

貝富新能源業務開發副總裁Pierre-Antoine Tetard於近期訪問臺灣時指出,公司具備豐富的風場開發經驗,於全球參與的各項計畫,總開發容量超過22 GW,已匯集了一支在離岸風電領域擁有豐富經驗和浮式風電專業知識的團隊。Tetard亦表示,將會善用貝富新能源分析港口與供應鏈的能力,評估基礎建設與供應鏈要求,以投入並在臺灣建立浮式風電產業。此外,該公司臺灣區總經理彭茂寬 (Michael Pinkerton) 強調,浮式風電是一項成熟的技術,在歐洲已經有許多歷經測試與示範的小規模示範計畫(最高達 100MW)。臺灣已經是一個非常活躍與成熟的固定式離岸風電市場,貝富新能源相信浮式技術在臺灣所擁有巨大潛力。(科技新報:https://pse.is/4gv6qx)

2. 二氧化碳電池助再生能源供電

義大利二氧化碳電池公司Energy Dome已宣布與全球風能巨擘沃旭能源(Ørsted)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將展開20 MW儲能系統可行系研究,為沃旭在歐洲「一個或多個」的風場提供10小時電力,第一座合作的二氧化碳電池工廠預計2024年可以運作。

二氧化碳電池如同一種壓縮空氣儲能,由壓縮機、渦輪機等現有工業零件製成,適用於長時間儲存電力系統。Energy Dome公司先用一個巨大、有彈性的氣囊將二氧化碳儲存起來,充電時發電機會把二氧化碳抽出並壓縮冷凝成液體,當電池放電時,運用先前儲存的廢熱,將液態二氧化碳加熱蒸發來驅動第二組渦輪機發電。未來也有機會與大規模的太陽能、風力發電廠合作,畢竟間歇性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取決於天氣,可以將多餘的太陽能和風能儲存起來,並於日落和無風時調度使用。

Energy Dome公司執行長兼創辦人Claudio Spadacini表示,二氧化碳電池的優點在於能儲存或調度電力的時間,相較於鋰離子電池等短時間儲能系統,可以應用在不同的情景;亦指出,二氧化碳電池也不需要鋰金屬,不會因為供應鏈中斷或是牽涉到勞工、環境問題,二氧化碳電池僅由鋼製成,更不用任何稀有金屬投入,二氧化碳電池相對更便宜且更容易生產。(科技新報:https://pse.is/4hsj5x)

3. 邁向淨零排放的挑戰,綠氫真的不容易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資料顯示,綠氫的每桶油當量成本落在250美元到400美元之間,相較之下價格仍高於目前油價每桶約100美元。除了綠氫製作成本高外,氫能價格高昂原因有二:第一為運輸成本高,氫能需經過管線、卡車、海運等運送,無論如何,基於氫氣密度小,皆需經過壓縮空氣或是低溫液態化才能有效運輸。而運輸油就不用那麼麻煩,這使得運輸和儲存相同數量的能源變得更加昂貴。縱使國際再生能源總署建議將氫氣再製成氨氣以方便運輸,但仍需要額外的設備將氫轉化為氨,並花時間與設備分離,預計每公斤成本將增加約2.50美元至4.20美元不等。

第二為氫能儲存成本高,氫氣為無色無味的高度易燃燃料,與天然氣一樣也會因外洩發生爆炸、造成傷亡,氫氣的可燃濃度範圍也非常廣,空氣中體積濃度在4%和75%之間就可燃燒,比天然氣的5%到15%還要廣,一旦氫氣外洩,也更難發覺並增加火災或爆炸風險,必然要發展氫能保險、材料處理、消防和災害管理。不過氫能仍是將來的趨勢之一,淨零碳排僅依賴再生能源是不夠的,隨著氫能技術與相關法規跟上,相信氫氣也可以跟其他燃料一樣安全、被各界接受。

目前全球各地也有許多綠氫工廠建置中,主要集中在南半球,沙烏地阿拉伯正透過自身豐富的太陽能與風力發電資源,建置第一座GW等級綠氫工廠。南非也制定氫能路線圖,該國能源公司Sasol正和日本豐田討論「氫谷」可能性,集中氫能製造和相關產業聚落,此外該公司亦與南非政府討論在西海岸Boegoebaai建立新港口,用於製造和出口綠氫;納米比亞也打算推出100億美元的綠色氫計畫。(科技新報:https://pse.is/4k37lf)

4. 離岸風電在地化 幕後推手沃旭

臺灣的離岸風電計畫以「先示範」、「次潛力」、「後區塊」三階段方式陸續展開。沃旭經遴選取得900 MW裝置容量的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目前建立在地化合作建立本土產業鏈,包括風力機組、水下基礎、電力設施及船舶製造等四大項目及與產、學合作地化十大項目,大力扶植在地產業發展

更重要的是離岸風機的基礎建設,從水下基椿、水下基礎、風機塔架、風機葉片及機艙等,皆有臺灣製造的身影。於2022年6月底彰化金豐機器工業完成製造111座支柱塔架,於8月時興達海基交付6座100%在地製造生產的管架式水下基礎。此外,離岸風場中有210支水下基椿是由世紀鋼鐵、台灣國際造船及台朔重工完成。而離岸風電陸上變電站更是花費三年時間、耗資70億元才完成,動員統包工程商星能外,更有十數家的在地承包商一起合作才得以完成。設備部份則是向中興電工採購高壓開關設備,向華城電機採購變壓器和配電盤。對於沒有離岸風電相關製造經驗的供應商來說,是需要克服許多技術挑戰,在地化有助於為離岸風電產業奠定基礎。

沃旭從目前的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以及正在開發的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及西北離岸風場,不僅帶動離岸風電在地化外,更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顯示出該公司在離岸風電領域的重要性。不過這次卻放棄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競標,沃旭全球執行長麥滋尼博對於新風場開發表示,希望增加風場開發規模,以提高經濟規模跟再生能源價格競爭力,未來仍有待持續關注。(科技新報:https://pse.is/4k37lf)

本文轉載自:FINDIT,https://findit.org.tw/researchPageV2.aspx?pageId=2169

再生能源風力發電儲能碳捕獲與封存二氧化碳電池綠氫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