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中國經濟】中國宏觀調控對房市之影響

 

台經月刊

 

【中國經濟】中國宏觀調控對房市之影響

簡淑綺 ‧ 劉佩真  (2005/09/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9期》

中國房價快速上漲因素

1998年以來中國房地產開始新的一個房地產週期,原本市場預期這週期將2003年達到高峰,但實際上卻不然,即使有宏觀調控2004年中國房價依舊快速上漲,而在各界不斷鼓動中國房價將繼續上漲的預期下,這高峰何時來到仍不可測。中國房地產看好是可預期的,一方面是由於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收入增加,對住房需求與品質隨之提高;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持續在推進城市化,城市化意味著高樓大廈林立,人群向城市湧進。故藉此利好預期,加上地方政府、開發商及投機客的炒作,導致近年來中國房價不斷快速上漲,令部分城市的房地產生泡沫化之虞。

中國在稅制改革後,中央縮小地方政府的稅收權限,導致地方政府收入減少,而為了增加收入,賣地成為地方政府開源的重要渠道,而且由於開發房地產所牽涉的產業廣泛,舉凡建屋的鋼材、水泥到室內設計、家具業的興衰都與地產業有關,所以地方政府發展房地產不但有助於繁榮地方經濟,提高地方形象,也有助於讓地方官員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創造個人政績。故中國的地方政府都有以房地產業為支柱產業的觀念,看重房地產的開發,甚至不惜與地產開發商聯手哄抬地價,刻意營造潛力無窮的形象,再經過層層轉嫁,以致令房價快速上漲。
 

中國對地產降溫祭出的相關政策

中國政2004年起除緊縮信貸外,更透過減少土地供給,意圖抑制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例如暫停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審批半年,產業政策所限制的鋼鐵、水泥、電解鋁以及高爾夫球場、高級別墅等土地供給採取嚴格控制措施,但仍未能抑制房價快速攀升;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的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中國全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年增率高14.4%,其中上海及北京房價更分別2003年成28.0%20.8%2005年第一季中35個大中城市的房屋銷售價格仍持續上9.8%,若以地區別而言35個大中城市當中,即8個城市房屋銷售價格2004年同期上漲超10%,其中上海仍高19.1%,若以類別而言,經濟適用房、普通住宅、高檔住宅銷售價格,分別2004年同期上3.4%9.7%12.9%,顯示先前中國當局所實施的政策或措施未能有效使中國房地產降溫。

20053月中國「兩會」(註)期間,中國總理溫家寶及相關財經官員,更對固定投資可能恢復房價快速成長表達憂慮。在官方發言中,房地產已取代原物料產業,隱然成為中國政府下一波宏觀調控的主要對象20053月中國國務院發布緊急文件轉發各級政府,文件中表示房地產價格上漲,已經為「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帶來隱患,房地產價格穩定對於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中更指出,房價失控問題要由地方政府承擔責任。這分文件充分顯示出,中國中央政府雖然已盡其努力,加強對房地產上游建材及信用貸款之控制,並減少土地釋出供給,但沿海城市房地產價格卻一直無法有效控制。房地產價格高漲,不僅連帶對水泥、鋼鐵等產業之宏觀調控造成事倍功半,並提高通貨膨脹之可能性,同時加重其金融體系之風險壓力,未來一旦房地產泡沬崩潰,更可能直接衝擊中國政府之執政能力。

中國房價上漲房地產泡沫宏觀調控地方政府房貸政策土地管理房屋供給結構投機行為行政調控人民幣升值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