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經濟變.辨.辯】從能源與經濟效益探討國產生質酒精之發展潛力

 

台經月刊

 

【經濟變.辨.辯】從能源與經濟效益探討國產生質酒精之發展潛力

蘇美惠  (2009/02/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2期》

各主要國家積極推動生質燃料發展

在油價上漲、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壓力、期望增加自主能源、保存外匯及創造就業等因素之驅動下,使得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建立政策來支持生質燃料發展。儘管2008年全球面臨油價與糧價高漲,生質能源備受與人類爭食之爭議,然而各主要國家發展生質能源之目標並未修正,也因此國際油價與糧價在2008年中旬見到高點後,均大幅回檔修正,然而全球最大酒精出口國巴西之無水酒精現貨報價,卻仍維持平穩價格走勢。

2007年燃料酒精全球產量約4,961萬公秉,其中美國產量2,453萬公秉、巴西2,000萬公秉,巴西與美國產量合計占全球90%,此外,歐洲產量約183萬公秉、亞洲243萬公秉,其他地區合計約27萬公秉。根據Market Research Analyst的預測,2008~2012年全球生質酒精產量,預估將以複和成長率4.6%成長,其中加拿大在政策法案通過與鄰國美國大量的需求帶動下,複和成長率將高達9.9%,居全球之冠;美國在布希總統宣示達成「Twenty in Ten」目標及2007年底所通過之能源自主及安全法支持下,成長依然強勢,2008年美國燃料酒精產量預估將達3,400萬公秉。另一方面,根據專業研究機構F.O. Licht公司之預估,生質酒精2015年產量將達1.2億公秉,用於車用燃料之比重將由2006年77%提升至2015年90%,將近1億公秉(見圖1),顯示使用酒精做為車用替代燃料,已成為重要發展策略。

 

1 全球燃料酒精發展趨 

 

為促進生質燃料的發展,雖然考量國情差異下作法不一,但所使用的政策工具不外乎設定生質燃料中長期發展目標、提供能源作物生產補助、生質燃料強制混合比例、租稅(貨物稅、燃料稅、所得稅、生態稅)抵減、車輛稅豁免,以及提供貸款計畫等。本文將分別從國外生質酒精政策措施、國外生質酒精生產成本與國際交易行情,及我國生質酒精政策規劃與推動現況,介紹國際與國內大環境發展概況,再分別從國產生質酒精之能源及經濟效益構面,分析國產生質酒精之發展潛力,及其所需政策配套措施。

 

國外生質酒精政策措施

各國發展生質能皆有其政策規劃考量,早期以國家安全為著眼點、目前以農民收益為政策目標之巴西,從1970年代開始推動國家酒精計畫,為全球唯一不販售純汽油國家,成功運用酒精工業創造農業就業。以環保為訴求之歐盟27國也於2007年3月宣布在2020年之前,總能源使用量中之20%必須為再生能源,其中運輸系統燃料至少10%為生質能源;瑞典政府更宣布2020年要停止使用化石燃料。

另外,若以著眼於國家能源供應安全的美國為例,2007年1月布希總統發表國情諮文,主張實施Twenty in Ten計畫,即十年內全美減少汽油消耗量20%,其中3/4削減量將透過強制使用生質酒精和其他替代能源達成。依據2005年能源政策法授權,2007年9月「再生燃料標準(RFS)」計畫正式生效,強制要求2012年可再生燃料使用量需達到75億加侖,增加替代燃料使用及提高汽車燃料效率。2007年12月布希總統簽署「2007年能源自主及安全法」修訂可再生燃料標準,要求可再生燃料使用量2022年達360億加侖,傳統生質燃料於2015年達到150億加侖後不再增加,將以前瞻生質燃料取代,其中纖維酒精2022年使用量目標160億加侖。

美國為扶植自產生質能產業,積極投入相關資源推動產業鏈發展,以期達成所設定之中長期發展目標,相關措施包括對於上游能源作物提供生產補貼與採搬儲運成本補貼,為鼓勵生產,對於中游生質燃料廠商則提供稅賦減免與貸款補貼,至於下游油品與通路業者則設定可再生燃料的使用量目標,並提供稅賦誘因;此外,並透過關稅保護自產酒精,成立示範車隊建立早期市場,補助前瞻技術研發掌握關鍵技術。有關美國對於發展生質能源產業之政策支持措施,整理如下:

生質燃料能源自主二氧化碳排放環境保護生質酒精國際政策能源作物能源轉型農業發展能源政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