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台灣品牌企業發展類型剖析(一)新創企業的品牌突圍起手式
黃瓊琪 (2019/07/08) 《台經月刊第42卷第7期》
現在已全面進入數位經濟蓬勃發展時代,全球市場環境因網際網絡的推波助瀾已產生巨大的變化,消費市場資訊漫天翻飛,絕大多數產業歷經了快速發展期,市場上的產品走向普及、傳統企業的動能相對減弱,產業成長曲線趨緩進入到高原期。事實上,市場永遠沒有飽和、只有重分配,商業環境需要新的活水注入、新的刺激。根據Y&R BAV品牌資產評估模型可看出,從零開始的初創品牌或新誕企業的品牌強度、顧客認知、知名度未經市場淬鍊與顧客溝通均較為薄弱,因此即將投身在此商業戰的「新品牌」若要突圍,首要關切消費者想望、提出勇於差異的訴求與策略,快速釐清品牌戰略該是瞄準「新世代」、拓展「新業務」,或是開疆闢土的海外「新市場」。
創新差異化是新創品牌先發制人的決勝點
在短短幾年內衝擊、翻轉產業或是撂倒業界巨擘,創新起步速度快、一躍成為商業界目光焦點的公司愈來愈多,包括效應最深遠的iPhone問世,不只推翻手機的既定設計,連帶掀起的數位革命顛覆了PC、電信、影視娛樂、健康等數個產業劇變,市場進行自然淘汰也讓新興行業及職業順應而生,如創辦人Jobs當年所言「Your life in your pocket」,全球上億人的生活模式已全然改變。
市場後浪推前浪―台灣企業家數持續增加中
根據《107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統計,中小企業家數近八年連年增加,2017年達143.8萬家較2016年增加2.08%,而大企業家數成長率為3.59%,銷售額、內銷額及就業人數皆向上發展,顯示有更多新進企業或是由中小型企業羽翼漸豐成長為大企業,市場上的競爭愈來愈擁擠。惟中小企業內銷額占比過高約為九成,品牌未來所要面臨的也不應只侷限於台灣內需市場,若能一開始將品牌往全球化目標設定高遠,則更具經濟潛能與品牌發展潛力。
切入市場破口的關鍵要素
品牌像個「人」,進入市場要能生存長久、活的精彩,首先就是要創造持續被需要的感覺。品牌所提出的價值、對應的產品及服務能否解決目前未被滿足的顧客需求,找到這些機會點最有效率的辦法,就是緊跟隨那些對現狀感到不滿,或是受到競爭對手忽視需求的顧客。Idealab的創辦人Bill Gross調查超過100家Idealab孵化的公司,以及100家外部極成功的公司(Airbnb、Instagram、YouTube、Uber等),從眾多實例分析出創業成功的五大關鍵要素分別為時機、團隊、創業構想、創新商業模式與資金,這些元素也與新品牌要進入市場的應用及準備相當扣合(圖1)。
新創品牌、創新差異化、商業模式、創業團隊、時機、資金、顧客需求、品牌定位、市場競爭、成功案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