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各國觀點2:研析歐盟推動綠色政綱與台歐能源合作契機
宋俐瑩 (2021/05/10) 《台經月刊第44卷第5期》
自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衍生嚴重公衛及經濟危機,迫使各國政府將大部分心力用於制定應對及防範措施,也因此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第21次締約方大會(COP21)後,吹起的全球能源轉型風潮似乎被暫時擱置。
然而,隨著後疫情時代逐漸來臨,各國政府及研究機構不約而同認為重新推動綠色政綱,能同時刺激經濟復甦及支持永續發展。2020年12月歐洲永續發展網絡(Europe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twork, ESDN,附注)即發布針對「歐洲綠色政綱」(The European Green Deal)發布同名報告,除了針對歐洲綠色政綱進行全面性的概述外,「2030年議程」(2030 Agenda)及其他歐洲採用之綠色轉型相關策略亦被一併探討。
歐盟綠色復甦趨勢與全球不謀而合
2019年12月11日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正式發布歐洲綠色政綱,揭示2050年碳中和,2030年減碳50~55%之目標。然而此項極具野心之目標發布至今已過年餘,全球所面臨之氣候危機並未減緩。在2020年世人目光關注於COVID-19疫情時,該年已默默成為歷史上地球最熱的三年之一。雖然隨著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世界經濟停擺,碳排放量亦因此降低6~7%,但隨著全球經濟逐漸復甦,根據2021年2月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發表的資訊,許多經濟體的排放量已逐漸超越疫情前水準。因此,全球經濟體系目前仍迫切需要長期且系統性之經濟體系改革。
2020年3月國際能源總署呼籲各國政府將乾淨能源放在經濟刺激計畫的核心,確保永續性的復甦。同年6月,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IRENA)於出版之《疫後復甦:韌性、發展及平等綱領》(The Post-covid Recovery: An agenda for resilience, development and equality)中提及能源轉型可刺激經濟復甦、支持永續發展,並有望在本世紀中期達成一個完全脫碳化的系統。
然而根據英國《衛報》報導,聯合國「生物多樣性財務倡議」(Finance for Biodiversity initiative)發表的「綠色復甦指數」(Greenness of Stimulus Index),檢視世界最大20個經濟體,全球復甦資金卻大量流入化石燃料經濟,僅有法國、西班牙、英國、德國以及歐盟少數幾個大國將振興資金投入能源轉型等減排領域,20國集團(G20)政府之挹注雖總計超過12兆美元(約新台幣360兆元),但僅有三成資金被使用在能源及運輸等環境敏感部門。根據此份報導,歐盟環境淨效益表現良好(僅次於拜登政府所提出之2,000億美元綠色振興方案下),2020年7月通過規模高達7,500億歐元(約新台幣25兆元)「次世代歐盟」(Next Generation EU)之紓困方案,該計畫執行架構中即以歐洲綠能、科技和經濟復甦的投資計畫三大支柱構成,標示歐盟將經濟復甦與綠色轉型融合在一起的決心。
各國政府雖倡導綠色復甦,然而其挹注資金分配卻幾乎未造成淨影響(net effect),與此同時,走在正軌上之歐盟綠色政綱,其執行方式及推行經驗,更值得疫後意圖推動能源轉型的國家借鑑。
歐洲綠色政綱、台歐能源合作、綠色金融、能源轉型、永續發展、碳中和、公正轉型基金、潔淨能源、離岸風電、綠色復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