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社論】吸引跨國研發聚集台灣之策略思考

 

台經月刊

 

【社論】吸引跨國研發聚集台灣之策略思考

台經院  (2007/08/06)    《台經月刊第30卷第8期》

   我國產業發展已由效率驅動階段邁入創新驅動階段,研發及創新是強化台灣國際競爭力最重要的因素。為使台灣與全球創新研發資源接軌,行政院在「挑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中,以建設台灣成為「國際創新研發基地」為目標,鼓勵跨國企業在台成立研發中心乃為其中極重要的一環。鑑此,經濟部技術處2002年實施「產業創新研發中心推動計畫」,推動台灣成為「全球高附加價值製造中心」及「產業創新研發中心」,鼓勵國內外企業設立研發中心,以使我國產業之發展,以製造為基礎並朝向創新、研發及服務等知識涵量較高領域延伸,並將蓄積台灣企業核心能量與競爭優勢的「場所」,從「製造現場」延伸到企業「研發中心」。此計畫200612月底止,已INTELHPDELLSONYMICROSOFTIBMALCATELERICSSON等國際大廠在台灣設31個研發中心,此外,台積電、聯電、鴻海、友達、奇美電64家國內企業也已設立研發中心。

政府吸引外國企業設立研發中心的主要企圖,可以摘要成以下四點(1)引入國外資源(人力/技術)在台灣本地發展或投入之承諾(2)與我國產業有互補互利效果,提高台灣在全球研發布局之地位(3)鼓勵國內企業朝向創新前瞻方向轉型(4)使國內企業之核心研發活動留在台灣,深化我國產業研發能量,使我國產業活動往價值鏈較高的方向延伸。

在全球化趨勢下,近年來科技研發有開放式擴散的傾向,國際研發熱點數量增加,從美國矽谷、英國劍橋到愛爾蘭都柏林、中國的蘇州、上海、獨立國協的莫斯科、印度的班加若等等,都漸漸形成大型的國際創新研發聚落。從這些不同聚落可觀察到的共通點,包括人才的流動更全球化,且不受國籍所限,企業競爭人才,人才也競爭機會。雖然目前跨國企業之研發活動仍以已開發國家為重心,但已逐漸向外擴散,尤其東亞地區,例如中國、印度、新加坡、韓國特別積極以非常優惠的條件吸引外國企業設置研發中心。我國外資企業在台研發密度2003年達到高峰,而後持續衰退2005年,我國在這個競爭態勢下確實必須調整策略,以與這些國家有所差異化,才有機會異軍突起。 

從策略面來思考,企業設立研發中心所重視的幾個決策面向不外乎:市場規模、機會及開發潛力、研發成本、科技基礎建設及技術能力、與國際上其他研發熱點的資訊連結及比較,除此之外,國際化程度及國際語言便利的環境也是重要的考量。

在與其他研發熱點地區的競爭中,台灣的地緣與產業能耐是國際企業在台灣發展有利的條件之一,且除擁有極高教育水準的勞動力之外,高科技產業R&D人口所占比例亦高70%以上。台灣在美國專利辦公USPTO獲得大量專利,平均每百萬人口獲得的專利數量為全球第一,此亦反應出台灣人才資源的優秀20052006年,國際知名信用評等機構惠譽信用評等公(Fitch Ratings)皆評定台灣主權信用為A+」,顯示出台灣在政府債信、政治情勢、公共債務餘額及財政穩定程度上居亞洲領先地位。然而我國雖有非常好的優越條件,尤其是科技基礎建設、市場風險低、信用良好等都有相對的優勢,然而與大型新興經濟體相較,我國在市場規模、人力成本、高素質人力絕對的量上,我國並沒有非常大的優勢。

目前政府提供國外企業來台設立研發中心的優惠條件,係以租稅優惠為主要誘因,包括: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投資於設備、研究發展活動及人才培訓,也可抵減營利事業所得稅,另亦提供工業區土地租金優惠,放寬控股公司上市上櫃規定,便利跨國企業募集資金,放寬高科技領域專業人才來台工作之限制等。然而與其他新興經濟體相較,我國所能提供的優惠條件確實不見得特別具有吸引力。

外國企業會考慮來台設立研發中心,一定是要能達到「互利互惠」,企業投資要在可預期的期限內有獲利回收的可能性,或者實質上能對於其科技水準具有一定程度的貢獻。然而,地主國提供租稅優惠,事實上僅能降低其投資成本,並無法幫助企業降低研發風險,提升獲利可能性,或是提高技術水準。從這些面向來思考,我國在吸引外國企業研發中心來台的誘因重點,也許不能僅放在降低其成本的考量上,而是能夠營造相對低風險、高獲利的環境更為重要。

舉例來說,加州矽谷El Camino Real Strip及麻MIT附近128公路區域,此一地區所以吸引許多企業及研發中心,進而成為美國重要的創新研發聚落,租稅優惠並不是最主要的誘因,而是有幾個重要的環境因素:其一,許多知名學府座落該區,企業與學校間的連結密切,使一流的研發人力可就近供應企業需要;其二,開放、多元且包容的社會文化鼓勵創新;其三,募集資金容易、創業機會多、成功機率大,亦為重要因素。基於上述之理由,在過去幾十年來,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大量流向這些區域發展,造就了世界科技重鎮之實。

當然,除了吸引外國企業來台設置研發中心外,我國尚需要加強如何使這些外國企業「在地(Localization)」,使其能夠長期在台深耕,而這益突顯出提供後續延伸性服務的重要。在誘因的設計與提供方面,必須有更多需求導向的思維,將被動改為主動,整合全方位服務,使其在台發展沒有掣肘之慮。

總結而言,吸引外國企業來台設立研發中心,營造一個多元化、國際化、且富投資獲利機會的環境,是比僅提供租稅減免誘因更具吸引力及說服力。在具體策略上,我國本身則需先強化幾項基本條件,例如:能夠以英文溝通的國際化環境,創造擁有全球利(niche)、潛力及相對優勢的研發主題,樹立我國科研機構及大學的全球性成就地位,以及與其它區域創新研發熱點的交流與連結。再者,政府的支持需有明確的決心及承諾,如:長期研發經費的投入,積極加強我國於智財權的保護,除這些基本條件外,再加上開放企業募資管道,才能有效營造有利的研發投資環境。

創新驅動研發中心國際競爭力租稅優惠產業轉型全球研發熱點高附加價值人才流動在地化策略研發風險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