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亞洲離岸風場開發現況與風力機產業發展策略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亞洲離岸風場開發現況與風力機產業發展策略

朱証達  (2013/03/08)    《台經月刊第36卷第3期》

國際離岸風場開發現況與系統市場趨勢

   全球離岸風場開發2011年底為止,累計總裝置容量為4,096MW1)。過去國際離岸風場開發一直侷限在歐洲地區,特別是英國與丹麥,直2010年中國於上海完成東海橋計畫,才有第一個歐洲以外的商業計畫。根據目前進行中的計畫推2012~2016年的設置量,全球約4,000架離岸風力機需求。但未來幾年市場仍是集中在歐洲地區,除了英國外,德國市場將會有穩定且大量的成長,這兩個國家都有超1,000架風力機需求。而歐洲以外,中國將是成長最快的地區,未來幾年的需求也高868架。由上述可知未來五年市場需求將高度集中在這三個國家。

   就離岸風力機製造商而言,2011年為止兩大產業巨SiemensVestas分別據53%36%的全球市占率。中國華銳風電則在完成東海橋計畫後,一舉成為全球第三大製造商。同樣以目前執行中計畫推估供應來源2012~2016年這五年中Siemens將供1,589架,是市場領導者,其他廠商ArevaBARDVestas及華銳風電都200架以上之市占(2)。而亞洲市場將由中國華銳風電領導,約供300架左右,這主要跟中國本身風場開發所帶動需求成長有關。若將這些數字對比先前由兩家歐洲廠商獨占的局面來看,可發現其他製造商正逐漸瓜分市占率,未來市場將更為競爭。

   分析近期國際離岸風力機之開發,可發現亞洲勢力正在崛起。20102011這兩年中,全球製造商共宣51款離岸風力機之開發案。其中歐洲廠商占46%,中國33%,日本5%,韓國5%。亞洲製造商占了將近一半,對比先前產業集中在歐洲地區,可見亞洲離岸風力機產業正快速成長。另一方面,以單機裝置容量來看,目前市場以3MW為主,但未來三到五年後市場將以單機5MW以上系統為主。而亞洲製造商開發之進程並不落後歐洲,這些新開發的5MW以上系統中48%是由亞洲製造商所推動。

 

中國離岸風場開發現況

   中國風力資源相當可觀,近海具有750GW離岸風電開發潛能。在十二五計畫中也公布了離岸風場開發策略,目標2015年完成5GW設置量2020年完成30GW設置量2050年達成100GW設置量。有些地方政府則有更具野心之規劃,例如上海市及廣東省都規劃要2015年各完成1GW設置量。但以目前發展進程來看,這些目標恐難以達成。雖然中國離岸風電總裝置容量已是世界第三,2011年底止也只有258MW

   中國離岸風場開發之進程已經落後。中央政府於20106月展開第一輪特許招標,位於江蘇省外海,總裝置容量達1GW。然而這些計畫已經名存實亡,原因是中央政府與國家海洋局公告新的離岸能源開發規範,規定離岸十公里內或十米深以內之海域不得開發,導致第一輪招標計畫都須變更,另覓地點重啟。這也拖延2012年上半年啟動的第二輪特許招標,其預計總裝置容量達2GW。中國政府規劃雖具野心,但目前部會間之協調問題仍待克服。另一個主要困難是成本,目前離岸風電發電成本是陸域風電兩到三倍,短期內仍需仰賴政府大力補助才能進行開發,然而特許招標之形式卻讓開發商賠本競爭。以第一期得標廠商所獲得電力收購價格來說(3),每度0.69~0.78元人民幣,遠低於東海橋計畫的每0.98元人民幣。目前大部分開發商是國營事業,仍有能力吸收虧損,但是開發進程落後已經影響到風力機產業之布局。


中國離岸風力機產業現況與策略

   過去十年中國對陸域風場開發非常積極,目前裝置容量是世界第一,至2011年底累計達64GW,也成功的扶植多家本土風力機製造商,這些製造商多半是地方政府轉投資所成立,具有雄厚資本。2011年而言,有金風、華銳風電、聯合動力及明陽四家中國製造商市占率進入世界前十大,這些製造商僅需仰賴內需市場即有亮眼成績。然而在最近兩年,中國陸域風場併網之問題逐漸嚴重,政府開始放緩計畫開發速度,導致內需市場成長不如預期,這些製造商之獲利便大幅減少2012年上半年金風、華銳風電及明陽的獲利都比去年同期減70%以上。這些廠商早有警覺內需市場之困境,便轉投入離岸風力機市場。

離岸風電風力機產業能源轉型浮動式風機中國風場開發日本風電技術韓國西南海計畫抗颱風力機綠色成長戰略風電供應鏈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