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變.辨.辯】開拓新興亞洲國家內需藍海市場
李慧萍 (2011/04/06) 《台經月刊第34卷第4期》
2008年金融海嘯暴露我國長久以來經濟成長模式的結構性問題,特別是出口市場過於集中於歐美市場、出口產品過於集中資訊電子產品等,使得我國受創程度較美國更為嚴重,出口產品結構與市場調整實為我國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在歷經二次大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後,全球經濟秩序正面臨重大調整,特別是亞洲新興經濟體成為領導全球經濟成長的火車頭,舉凡經濟快速成長、中產階級快速崛起、龐大人口的內需市場所衍生的商機,可望成為我國出口的新成長動力來源,也應該趁此一契機加以扭轉、修正過去出口結構過於集中的結構性問題。
亞洲新興經濟體的重要性大幅提高
過去20年間,全球經濟結構有了相當的轉變,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重要性不斷增加,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根據IMF的資料,2009年整體新興經濟體經濟成長率達到2.5%,但各新興經濟體情況大不同,中歐與東歐、獨立國協西半球等國家皆出現負成長,而亞洲開發中國家表現相對亮眼,尤其中國、印度與印尼等擁有廣大內需市場的國家,積極開發中產階級消費市場以刺激經濟成長。觀察主要經濟體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1990年美國占全球GDP的比重約為24.8%,爾後受到中國等新興國家經濟快速成長,使得美國占全球GDP的份額下降,2009年占全球GDP的份額下降至20.4%,但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仍不言可喻。另一方面,中國憑藉著高速成長的投資與出口,占全球GDP的份額自1990年的3.9%,一路穩定增加,2007年正式突破10%,2009年由於經濟成長傲視全球,占全球GDP的份額跳躍增加至12.6%,IMF預測2011年中國占全球GDP的份額將達到14%。而隨著中國對全球經濟重要性的提升,其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自然不斷提升,2009年對全球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將近50%(附圖)。
附圖 1990~2010年各經濟體對全球經濟成長率的貢獻
亞洲新興經濟體內需市場商機
根據IMF的分類,新興亞洲國家共包括26個國家(附注),但許多國家與我國經貿關係較低,因此本研究根據我國與新興亞洲各國投資、貿易等關係,挑選與我國經貿依賴程度較高的國家,針對其內需市場進行分析,研究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等六個國家。
亞洲新興經濟體發展進程、產業結構有相當的差異,全球化的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泰國、馬來西亞與越南皆為貿易依存度較高的國家,但越南因需進口上游機械設備與中間零組件等產品,以提供加工出口,因此長期處於逆差的情況。而印度為亞洲新興國家中貿易依存度相對較低的國家,經濟成長多由內需主導,其服務業占GDP的比重超過50%,也是這些國家中唯一服務業占GDP比重超過工業的國家。此外,過去幾年淨出口對中國經濟成長的貢獻約為25%,但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外需部門受創甚深,因此民間消費對經濟成長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而印尼對外貿依賴程度也相對較低,主要為民間消費主導經濟成長模式。
由亞洲新興經濟體支出結構比較各國消費特性與生活水準,可以發現印度、越南與印尼飲食支出的比重最高,且多以滿足溫飽的穀物消費為主。馬來西亞經濟發展程度高於其他亞洲新興經濟體,即明顯反映在食物支出占比上,多元種族與殖民統治,再加上經濟快速發展、都市化程度高,使得馬來西亞外食比重高達10.5%,顯示隨著經濟的發展與都市化程度提高,未來新興亞洲各國外食人口的比重應會快速增加。此外,在耐久財消費上,新興亞洲各國在家庭用品、個人運輸工具(汽、機車)、通訊硬體(家用、行動電話)的支出都有明顯的成長。最後在服務消費上,一般而言,所得愈高的國家在服務消費的比重較高,但馬來西亞僅在娛樂文化的支出比重高於其他國家,反而是中國、越南以及印度民眾,在教育以及健康醫療的消費支出比重明顯高於其他國家,顯示這三個國家對教育與醫療相當重視(表1)。
表1 亞洲新興經濟體支出結構
雖然多數亞洲新興經濟體消費支出仍以飲食為最大宗,但隨著經濟環境的改善,飲食支出的結構也將由穀物等轉向消費動物性蛋白質,甚至是加工食品,而工業化與城市化速度加快,外食的比重也會逐漸提高。在衣著方面,從不講求款式只求穿暖,逐漸轉變到追求品質與時尚。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水電燃氣以及家用設備普及率的提高,各亞洲新興經濟體居住支出占所得的比重也將大幅提高。在通訊方面,隨著資通訊技術的進步,許多亞洲新興經濟體跳過固定網路的裝置,直接使用行動通訊裝置,再加上通訊法規的鬆綁,使得通訊服務的費用降低、品質與內容更趨多元化,通訊占民間消費支出的比重也有明顯的提升。而在服務消費方面,除了馬來西亞外,其他國家皆屬於中低所得水準國家,產業結構多以農工產業為主,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再加上服務業市場准入的限制多,因此這些國家服務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相對較低。
亞洲新興市場、內需經濟、自由貿易協定、機械設備、食品加工、消費市場轉移、區域經濟整合、中產階級成長、產業升級、投資機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