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經濟變.辨.辯】2004年全球國家綜合發展指數排行榜——初探新興國家的評比模式

 

台經月刊

 

【經濟變.辨.辯】2004年全球國家綜合發展指數排行榜——初探新興國家的評比模式

周盈秀  (2005/12/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12期》


         根據知名顧問公ATKearney的國外投資信心指數報告2004年中國已經連續兩年成為外國直接投資信心指數最高的地區,加上墨西哥、波蘭、印度、俄羅斯和巴西,新興國家FDI信心指數最高的前十個投資地區中占據了六席,這1998年以來首次由新興國家占據了多數席位,新興國家的經濟現況與成長潛力再度成為近來國內外財經媒體討論的焦點。

如何利用客觀的指標,以系統化的方式針對新興市場的經濟現況與成長潛力進行評估與比較,值得我們進一步加以思考與關注。因此,在經過研讀後,本文試圖建立一個新興市場的評估模式,主要分為兩個階段,首先經由經濟實力的衡量,篩選出具經濟實力的新興國家進行評估;其次,搜羅客觀且全球性的經濟指標與統計數據並將其標準化,由政治、經濟、社會及科技發(PEST)四個方面去衡量新興國家整體表現,計算出一個國家的綜合發展指數,顯示一新興國家相對其他新興國家的地位。以下將介紹這個系統性的新興市場評估方式,並編2004年綜合性指數排名作為範例說明。
 

系統性之新興國家評比模式

(一)第一層的篩經濟實力的衡量

世界銀行1981年首度定義了「新興市 Emerging Market」,主要是以每人國民所得少9,266美元的中低收入國家為主,2003年的數據來看,全球200個國家中一共僅32國的每人國民所得超過9,266美元,其中有絕大多數皆為歐盟國家,還有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新加坡、南韓、香港等國,以世界銀行的定義,仍有170國屬於新興國家的範疇。另外,路透(Reuters)對新興國家的定義則涵蓋了全球除西歐、美國、日本、澳洲與紐西蘭等已開發國家外的其他多數國家。

因此,本文在考量了各界對新興國家的定義後,本文所稱新興國家的範疇仍是以世界銀行的定義,每人年收入低9,226美元為新興國家。

根據上述的定義,全球大多數國家與經濟體都屬於新興國家的範圍,而過去一世紀來,僅有少數的國家發展成為已開發國家,因此,為從眾多的新興經濟國家中,篩選出較具發展潛力的對象,首先應先具備一定的經濟能力,如此才能在一定基礎上向上提升。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梭羅(1)曾經比喻,用望遠鏡眺望遠方時,要同時透過左右兩個鏡片,才能看清景物。要看清全球市場的現況,也有兩個重點要同時觀照,第一是各國的實GDP產值,是將各GDP之市場匯率直接換算成美元,經濟望遠鏡的另一個鏡片,GDP平價購買(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用平價購買力計算各GDP時,是將各國購買特定一籃子的商品與服務的價格加總,然後比較同樣一籃子的商品與服務所需要的美元。

新興市場PEST模式經濟實力綜合發展指數GDP平價購買力政治自由度科技基礎建設教育水準投資環境新興國家評比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