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特別報導】2017~2018年全球經濟景氣回顧與展望
邱達生 (2018/01/09) 《台經月刊第41卷第1期》
回顧2017年全球經濟表現,相當顯著的優於市場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17年的4月與10月兩度上修全球經濟成長。
2017年全球經濟穩健復甦的主要原因有五項:(1)國際油價回溫,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達成程度上共識,調整供給後的價格提供了「需求帶動」與「成本推升」雙重力道,帶動景氣好轉;(2)美國經濟強勁復甦,除了民間消費維持應有水準外,弱勢美元拉抬了美國的出口,加上川普總統祭出利多政策提振了民間投資。2017年的美國經濟需求旺盛,讓全球價值供應鏈活絡運轉;(3)歐洲經濟成長出乎意料之外的好,英國脫歐的負面效應並未也尚未擴大,加上前兩大經濟體―德國、法國經濟表現亮眼,充分扮演拉抬整體歐洲經濟的火車頭角色;(4)中國的供給側改革進程堪稱順利,原先國際市場預期的「硬著陸」最壞情況並未發生,而讓可能對全球經濟產生的衝擊降至最低;(5)日本經濟出現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長的復甦,似乎走出通貨緊縮陰霾,讓「安倍經濟學」重拾市場信心。
展望2018年全球經濟景氣將可望呈現持續樂觀態勢,比較2017年與2018年全球經濟情勢,除了英國經濟學人資訊中心(EIU)認為展望不如回顧來得相對順遂之外,其他國際權威預測機構,諸如IMF、環球透視預測機構(GI)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則一致認為2018年的全球經濟景氣相對樂觀。其中IMF與OECD皆認為2018年全球實質經濟成長可以達到3.7%,為2012年以來的成長新高(表1)。一直以來相對保守的GI認為全球經濟在2018年GDP成長率將與2017年持平,惟EIU獨排眾議認為2018年全球經濟表現會些微不如2017年。
表1 國際主要預測機構對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
國際油價基本上從2014年的6月開始持續下滑,以代表世界原油供需狀況的布蘭特原油為例,其在2015年每桶平均約52.32美元(表2)。到了2016年,每桶平均價格進一步下滑至43.74美元,因為2016年的平均油價比2015年更低,所以基期因素影響了2016年的景氣復甦。然而油價到了2017年出現回升,來到了每桶53.01美元的價位,推升了2017年的景氣復甦。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預測2018年的布蘭特原油價格,將可望回升到每桶55.61美元,而代表美國國內供需情況的西德州原油價格的走勢也相仿,意味未來一年的負面的基期因素可能將不會出現,且油價溫和回升同樣的有利於2018年的景氣復甦。
全球經濟、美國經濟、歐洲復甦、中國成長、日本經濟、油價走勢、貨幣政策、財政政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