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院長觀點】不容忽視的「車聯網」、「無人車」浪潮

 

台經月刊

 

【院長觀點】不容忽視的「車聯網」、「無人車」浪潮

林建甫(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2017/04/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4期》

一年一度2017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 MWC) 2月底在西班牙盛大登場,過往這個被喻為手機產業最大的盛宴,亦是新款手機最佳的初登板,2017年除了捲土重來NOKIA,其他手機並未獲得太多的版面。反倒是「5G應用」搶盡所有風頭,特別是與「車聯網(Internet of Vehicles, IoV)、「自動駕駛」或「無人車(smart car)相關的應用十分搶眼,幾乎所有涉足「5G應用」的企業都展示相關產品,更將展場化身為「車展秀」,車聯網的應用儼然成MWC的新亮點。

台灣在車聯網的布局也傳出好消息,台灣大哥大201610月宣布與特斯(TESLA)合作建構車聯網平台,2017MWC中也公開與全球電信龍AT&T合作的好消息,成功切入全22個品牌車廠的加值應用聯盟,企圖心強烈。

一般來說,車聯網泛指透過無線通訊技術,使汽車間彼此交換訊息,或將訊息上傳至雲端系統,整合後提供綜合服務,解決車與(Vehicle to Vehicle, V2V)、車與(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 V2I)、車與(Vehicle to Person, V2P)等的相互聯通。廣義來說,車聯網其實可以算是物聯(Internet of Things, IoT)、智慧運(ITS)及智慧城市的一部分,而且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目前業界的定義將車聯網的架構分成「感知層」、「網路層」及「應用層」三個層面。「感知層」指的是對於汽車外、內狀況的偵測與獲取,並將這些資訊即時回饋到人工智慧、雲端系統進行資料判讀與交換,並進行必要之操作與警示。

「網路層」是解決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的溝通,可以即時進行資料交換與處理,甚至透過無線網路連接雲端系統滿足高速運動下大量資訊的交換,達成互聯互通。

「應用層」泛指更進一步的應用,透過大數據的匯聚及資訊服務平台所建立而成的生態系,形成特定服務型式的系統,例如智慧運輸平台、物流運輸與客貨運車隊管理平台、汽車製造商服務平台、車輛監理、緊急救援等都包括在內。

而依其商業模式的不同,又可分成為單一車廠主導型、商業運輸車輛管理型、為個人用戶提供導航和資訊服務,以及由政府主導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四種主要發展模式。

單來說,車聯網是結合了汽車工業、行動通訊、電子商務、互聯網服務等產業而成的一個新型態產業,除了傳統汽車設備製造,更關鍵的是在於與行動通訊、互聯網等溝通媒介的整合,以及車聯網平台提供大數據、資訊交換服務。

然而車聯網的發展其實只是改變的開始,更多高科技企業已投入大量的資源發展「無人車」或「自動駕駛」,這是一個會澈底顛覆汽車產業的關鍵,也是所有高科技產業公認最重要的趨勢之一。

廣泛來說,「無人車」與「自動駕駛」是一樣的產品,都是指完全不需要人為操作即能感知道路環境、自動規劃行車路線,並安全達到預定目標的智能車。

近年來,無人車的發展日新月異,而且比預期的來得更快Google計劃2020年前能解決所有現在自動駕駛汽車尚未解決的問題(1JAGUAR預計將2024年推出自動駕駛汽車(2);通用汽車預計2025年所製造的大部分新車都將擁有自動駕駛功能(3Navigant Research2035年新車銷售將75%是無人車(4);電機電子工程師學(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專家學者預測204075%的車輛都將自動化(5)。

車聯網自動駕駛無人車5G應用智慧運輸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感測技術電動車智慧城市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